《回乡偶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偶、离、鬓、何、衰、客”六个字,会写“音、客、何”三个字。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3、理解诗人久别家乡后归来的悲欣交集之情。重点:识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难点: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学情分析:由于古诗句式整齐,韵律优美,朗朗上口,学生乐意读背古诗。古诗字句凝练,单字成句,给理解字义和诗意带来困难,可以用扩充词语的方式来帮助理解字义。古诗中蕴涵对人生的理解,学生是不大了解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丰富,对诗歌额的理解会进一步深入。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情境导入播放少儿歌曲《静夜思》,你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李白)《静夜思》是李白客居他乡时写下的一首思乡之诗,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首和家乡有关的诗,《回乡偶书》。多媒体介绍贺知章。贺知章三十多岁离乡做官,直到八十多岁才再次回到故乡,五十年过去了,当再一次回到故乡的时候,他的心中感慨万千,于是提笔写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诗,《回乡偶书》(齐读课题)。二、精读古诗这是一首古诗,学习古诗要讲究一定的方法。老师呢,准备了一个闯关游戏来帮助我们学习这首古诗,这个游戏一共三关,我们来看看这三关分别是什么?(我会认、我会解、我会读、)同学们有信心闯过这三关吗?1、我们首先来看看第一个关能不能闯过去。(我会认)师:首先,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翻到115页,自由地大声地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然后去找一找树叶。师:老师发现你们读得可认真了,接下来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比比谁的字音读得准。师:好了是吗?那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能把字音读准了。(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谁愿意来试试?开火车朗读下面我请一位小老师来带领大家读,谁行?(1个)我们一起来准确地读一读。写:音、客、何2、让我们来看看第二关,我会解。解,是什么意思?(理解)怎样去理解这些跟我们隔了一千多年之远的古人说的话呢?别急!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的名字《回乡偶书》,我想请人再给这四个字扩扩词。(回到、家乡、偶然、书写)我们把扩的词联合起来看看,这句话能读的通吗?不能,那我们给它补一补,回到家乡偶然写下的一首诗,这样通不通?理解了吗?(齐读一遍)你看,我们把书写换成了写下,又补上了“的一首诗”这几个字,回乡偶书的意思就出来了。出示“少小离家老大回”,出示“乡音无改鬓毛衰”,给加点的字扩词(家乡、口音、改变)。“无”是什么意思?可是“鬓毛衰”,衰在这儿指的是“又白又稀疏”,那“鬓毛”指的是什么你知道吗?(耳边的头发)耳边的头发都已经又白又少了,这说明他年纪大不大呀?我都已经这么老了,离开家乡也有五十年了,可我仍然记得我的家乡话,这说明什么呀?(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怀着对家乡的如此情深,五十年后,作者回来了,然而回来后看到的是什么呢?五十年没回来啦,村里的小孩子没见过我,都不认识我,还怎么样呀?“笑问客从何处来。”给“笑”“客”扩扩词,(笑嘻嘻)(客人),“还笑嘻嘻地问我这个客人是从哪儿来的”。好了,现在你知道它全部的意思了吗?3、第二关我们也顺利闯下了。我们来看看最后一关,第三关,“我会读”,你们会读吗?那你们读来听听看!我看你们有点在吹牛,读诗要读出节奏,读出感情,我问你们你觉得贺知章写这首诗的心情是高兴的还是难过的?我说既高兴又难过,而且高兴少难过多,不信我给你们找出证据来,“少小离家老大回”——高兴,“乡音无改鬓毛衰”——难过,你还能从哪儿看出来难过吗?(“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自己回到家乡,却被当做是外乡的客人,别人都不认识他了,他难不难过?所以说他的心情是即高兴又难过,而且高兴少难过多,我们读的时候,高兴的地方我们要读出高兴,难过的地方我们也要读出难过的感觉。除了这个,我们再学一招,划节奏,看,老师划斜杠的地方代表着停顿,一条斜杠就停顿短一些,两条横岗就停顿长一些,看明白了吗?我想请一位同学按照老师刚刚说的感情和节奏读一读,谁试试?读的好不好?大家一起来试试吧!最后,老师配乐朗诵,让学生体会诗中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