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买卖协议纠纷房地产律师靳双权作为从业十余年的资深房地产律师办理了大量房地产纠纷案件,积累了大量办理房地产案件的经验,目前房地产律师靳双权将这些案件改编为房地产纠纷案例,本案件是一起买方迟延履行引起的二手房,买卖协议纠纷案件,目前我把这个案子改编为案例的形式,但愿可以协助到你。(为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安全,本文当事人所有使用化名)一、基本案情4月17日,史欣作为出卖人,刘成作为买受人,双方签订北京市存量房屋买卖协议,约定出卖人以750万元的价格向买受人发售北京市朝阳区1503号房屋;买受人应于签订协议当日支付定金70万元;买卖双方应于8月15日前办理申请贷款手续,买受人拟贷款金额370万元;买受人以自行交接方式于4月27日前支付出卖人购房款100万元;买受人以自行交接方式于6月20日前支付出卖人购房款210万元;买卖双方应于贷款获得批复后5个工作日内办理税、费缴纳手续,并于获得契税完税证后5个工作日内办理房屋权属转移登记手续;任何一方违约导致买卖协议无法继续履行或解除,守约方可根据定金罚则或按成交价格的20%向违约方索赔。刘成称其于4月17日支付定金70万元,于6月9日支付购房款100万元、逾期付款利息1.5万元,于6月20日支付购房款100万元。史欣称其于4月18日收到定金60万元,于6月7日收取购房款60万元,于6月9日收到购房款40万元、逾期付款利息1.5万元,于6月19日收到购房款100万元;另曾自居间方收到转付定金10万元。11月11日,史欣作为出卖人,刘成作为买受人,中介企业作为居间方,三方签订解约协议书。载明因买受人后期购房款不能及时到位,现经三方协商约定如下:三方分别签订的北京市存量房屋买卖协议及居间服务协议解除,交易终止协议作废;买受人已经向出卖人支付购房款270万元,协议解除后,已支付钱款问题,双方另行约定;买受人应于11月12日前配合出卖人办理本次交易的网签注销手续,如拒绝或迟延办理应承担所导致的损失;居间方向买受人退还所有已收取的居间服务费14.7万元。刘成称其与史欣于6月19日约定贷款增长至465万元,另于交房时再支付余款15万元;故原定在6月20日前支付的购房款数额由210万元减至100万元。史欣承认其曾于8月下旬陪伴刘成进行贷款面签,但称其不知悉贷款申请数额。刘成提交了个人二手房贷款承诺函,以证明银行已同意向其发放贷款465万元,但该笔贷款需要待房屋过户后方可实际发放;刘成还称解约协议书所载不能及时到位的后期购房款即指该笔贷款。经法院释明,史欣称假如法院不支持同步合用定金条款和违约金条款,则其选择合用定金条款。经刘成申请,法院裁定对史欣名下价值270万元的财产予以查封、冻结、扣押。二、庭审过程一审法院通过审理认为,原被告双方之间签订的房屋买卖协议有效,不过由于买方不可以支付后期购房款,因此双方之间协议解除条件,虽然刘成称银行增长了贷款数额,但不能证明其已与史欣就变更付款时间以及方式到达一致意见,即该二手房贷款承诺函局限性以推翻各方在解约协议书中有关协议解除原因的表述。由于史欣主张定金罚则,因此法院判决支持了史欣诉讼祈求。刘成不服,上诉至二审,理由为刘成积极履行房屋买卖协议,不存在主线违约行为,刘成单方支付居间费14.7万元足以证明刘成是本着积极买受房屋的态度购置该房的。刘成作为房屋买卖协议买受人已经履行了付款这一重要义务。刘成虽然并没有完全按照房屋买卖协议约定的时间及数额支付购房款项,但刘成的行为依法属于一般性违约行为,并且史欣对刘成交款事实的接受,也证明史欣实际上也同意对原协议的变更履行,在此期间史欣未提出任何异议。史欣与麦田企业恶意串通的《解约协议书》不应具有法律效力,刘成不存在主线违约行为,史欣无权解除协议。二审审理期间,刘成申请证人到庭作证,用以证明刘成与史欣就协议约定的拟贷款金额370万元和6月20日前应付210万元到达了新的口头协议,约定增长贷款金额,减少应付的210万元。刘成于10月9日向本院提交《申请法院调取证据申请书》,祈求法院到北京市房管局调取涉案房屋设定抵押登记的状况以及到银行调取8月下旬史欣在银行面签的材料。三、法院判决一审判决:1、史欣于判决生效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