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期末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从战国到清代,我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A.庄园经济B.小农经济C.井田制D.集体经济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牛耕的推广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D.铁器时代的到来3、下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A、西汉B、曹魏C、南朝D、唐朝4、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含义是:A.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B.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生产C.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民用企业的诱导D.都由私人投资兴办5、明朝丝织业中出现的机房被视为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A.使用机器生产且具有一定规模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时受值”C.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用于商品交换D.分工精细,生产有序6、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②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7、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目的是: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B.加快落实“大跃进”的方针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问题8、卡塔尔多哈时间2001年11月10日18时34分,随着卡塔尔财政和贸易大臣卡迈尔锤子的落下,中国人民沸腾了,欢呼声响彻云霄。这是庆祝A.恢复联合国席位B.中美关系正常化姓名班级1C.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召开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A.沿海地区B.华北地区C.农村D.城市10、二战后,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被称为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是()①②③④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1、党的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体制D.建立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体制12、经济全球化的物质基础和主要推动力是A.科学技术的发展B.世界贸易的发展C.区域集团化的趋势D.世贸组织的出现13、经过对外开放,成为现代化的新兴都市,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是:A.汕头B.厦门C.深圳D.珠海14下列探索时期我党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中,实践证明不正确的是:A.中共八大的路线政策B.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C.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1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早期著名的企业有()①安庆内军械所②上海发昌机器厂③开平煤矿④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A.①②④B.②④C.①③④D.②③16、最能代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成就是()A.电力的广泛应用B.内燃机成为新的动力机C.化学领域新材料层出不穷D.炼钢技术突飞猛进17、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我国的()A.唐代B.宋代C.明代D.清代18、我们对待全球化的态度应该是2A.对发展中国家不利,坚决反对B.对发展中国家有利,完全赞同C.为保护民族企业,坚决反对D.对发展中国家有利有弊,要趋利避害,迎接全球化19、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顺序是: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C.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20、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苏维埃采用的政策是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21、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纽约股市暴跌B.市场和消费的矛盾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D.世界市场的形成22、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征是:①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干预②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③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④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A.依靠了外国资本的资助B.科学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C.国家政权保护了经济的发展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生产的促进作用不断加强24、苏维埃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把大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