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欣赏:松花江上张寒晖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好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白桦林马群黑土地高粱蒙古狗鹿群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地段的南满铁路,反诬是中国军人所为,并以此为借口,进攻北大营。这是柳条湖爆破现场。鬼子来了这是“柳条湖”事件中被炸死的中国人这是“九一八”当晚,南京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攻占东北军驻地沈阳北大营。图为侵入沈阳的日军装甲车。1931年11月,进犯黑龙江的日军在嫩江桥遭到黑龙江步兵第3旅旅长马占山部顽强抵抗。这是江桥抗战。这是辽西义勇军老梯子队在阵地上抵抗日军进攻。这是日寇残杀东北义勇军。1932年9月16日,日军抚顺守备队、宪兵队以“通匪”为罪名,制造了“平顶山惨案”,屠杀无辜群众3000多人,并焚尸灭迹。1970年,抚顺市民众对日军屠杀现场进行了挖掘,仅在宽5米、长80米范围内,就发现尸骨800多具。被日军残杀的同胞累累白骨是对日本法西斯暴行无声的控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独立步兵第五大队向索龙岗地区进犯。一九三二年日本占领东北后,扶植伪满洲国建立。图为一九四○年六月,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访日与日本天皇裕仁握手。日本侵略者肆意屠杀抗日军民,这是日警刀铡爱国志士的情形。我要妈妈日本帝国主义疯狂掠夺东北的煤炭资源,采取野蛮的“人肉开采”政策,无数矿工死亡。图为伪热河省阜新七家子煤矿赤身背煤的矿工。日军屠杀无辜人民将首级挂于电杆示众日军在抚顺对人民抗日军成员横施毒刑。1937年12月13日,30多万南京人民被侵华日军集体大屠杀!!!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华大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日军在南京活埋我国同胞大屠杀后,南京郊外尸横遍野累累尸骨填满沟壑图为日本侵略军屠杀中国人之后焚尸灭迹九一八纪念碑试想,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思!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东北同胞当时的心境。创作背景: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端木蕻良(1912-1996),辽宁省昌图县人,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其成名作为他创作于1936年的短篇(鴜鹭湖的忧郁),是反应东北沦陷区人民生活的代表。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作者简介端木蕻良(1912-1996),现代作家。辽宁省昌图县人,原名曹汉文、曹京平.中国的30年代,是动荡不安的年代,曹京平为避免国民党迫害,决定给自己起个既不被人猜疑,又让人难以模仿的笔名。于是,用了“端木”这个复姓,又把他东北家乡红高粱的别称——“红粱”移作名字。这样他的名字就成了“端木红粱”。可是,他当时身处白色恐怖之中,公开使用“红”字,很容易招来嫌疑。于是改用谐音“端木蕻良”。他与萧军、萧红等人习惯上被称为“东北作家群”,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茂草、高粱,搅成一团,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震动着人们的内心。端木蕻良炽痛胸膛喷涌泛滥白桦林谰语怪诞亘古默契田垄蚱蜢镐头嗥鸣山涧斑斓碾丰饶污秽hòngchìtángpēnlànhuàháojiànlánniǎnráohuìlándàngènqìlǒngzhàměnggǎo朗读理解1.朗读课文。要求: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自己所体悟到的情感。2.找出文中的誓言部分,读一读,说说:如何理解题目“土地的誓言”?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一:我要回去二:我要战斗1、标出你有疑问的字词和语句。2、标出你喜欢和深受感动的语句。欣赏体会:尝试有感情地朗诵你喜欢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读第一段,思考一.作者把广大的关东原野,以“她”而不是“它”相称,这是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