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中国近代精神文明一.基本特征中国主流思想近现代化二.主要原因1.封建经济逐渐遭到破坏,封建专制制度也随之发生动摇。传统文化,已不能有效地回答和解决社会所面临的问题;2.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入,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碰撞;3.中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和资产阶级不断成长.三.基本历程(一)地主阶级改良思想----迟来的觉醒1.抵抗派----炮声惊醒梦中人代表:林则徐、魏源基础:“经世致用”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作用:对中国的知识界起了思想启迪作用2.洋务派----“儒里西表”式的自强求富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作用:为西学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二)资产阶级的思想----渐进式觉醒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王韬、薛福成、郑观应局限性:未曾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1.早期维新思想------从“西技到西政”2.维新变法思想---------“儒表西里”的新儒学代表: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实践及结果:戊戍变法,但因政变而失败作用: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3.资产阶级革命思潮-----语言鲜明,形态独立主张:自由﹑民主﹑平等﹑三民主义等代表:章炳麟、邹容、陈天华实践:指导辛亥革命,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用: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4.新文化运动----撼动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背景:政治: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经济: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直接原因)。内容:“四提倡四反对”标志:《青年杂志》创刊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新发展: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影响:①性质:宣扬了民主与科学,是一场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②进步性: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等.③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倾向5.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背景:孙中山思想的转变;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带来新启示和希望;国民党一大的召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大区别是:明确的反帝要求)评价: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三)无产阶级的思想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黎明的曙光原因:新文化运动创造条件;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教训;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传播方式:文章介绍、论战、创建组织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2.毛泽东思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含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时间内容主要著作萌芽中共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回答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者、同盟军及革命统一战线等问题《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创造性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走向成熟抗日战争时期对新民主主义理论作了系统完整的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中共七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丰富发展解放战争,社会主义改造、建设时期在国家政权理论、革命转变理论、工作重心转移、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工业化道路、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均有重大民展,特别是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四.规律认识●特点:时代性﹑进步性﹑爱国性﹑阶段性﹑阶级性﹑渐进性﹑借鉴性﹑继承性等●实质:是先进中国人追求独立与富强,融入近现代文明大潮的过程●结论:符合中国国情的思想才能强大,只有中国共产党正确的解决了中国独立与富强的问题,找到了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