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课外现代文阅读训练之三一、北国的春风文/林斤澜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到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其实,意思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在于春风,也有道理。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①这样的名句是老窖名酒,色香味俱全。这四句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着大地,像柳丝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滋润。这才草、花、鸟,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到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我下乡的好处。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冷森森。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会…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原野,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水开裂了吧;是碗口粗的病枝乱折了吧。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嘎吧嘎吧松动。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拱苞了。清早,人们穿着老羊皮背心,用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梯田。春风呼啦呼啦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得喜欢得不行时,连捎来的粗暴,也只觉得解气。要不,猜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积雪?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____________。2.文中多处使用象声词,颇为生动,请列出五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一段中的“春脖子短”中“脖子”的含义是什么?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三段中的“景象”指什么而言?其中的“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一句中的“不像”指哪些内容?“褒贬’一词具体的意思又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划线句①中的“这样”指代什么?这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色香味”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本文多处使用拟人修辞手法。试找出两句并谈谈其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作者为何怀念北国的春风?(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本文与朱自清的《春》比较阅读,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的主旨是通过对春天美好景物的描写,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本文的主旨是通过对北京春风独有魅力的描写,赞美春风带来了劳动的美好感受。B.《春》描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柔婉之美,语言清新明丽;本文描写的是北京春风的阳刚之美,语言质朴刚健。C.这两篇都属于写景抒情散文,在描写景物特征时,都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D.《春》的思路是:盼春,赏春,赞春。《春风》的思路是:从北京与江南春风的对比性议论和描绘入手,对北京的春风欲扬先抑;然后酣畅淋漓地描绘北京春风的阳刚之美;最后呼应全文,在对比中强化对北京春风的赞美。二、夏之韵充满整个夏天的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