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7·浙江课改联盟评估)“但这一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这段话中的“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体现了中国国门初被打开,清朝统治者仍然没能认清形势,应指鸦片战争,故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开始,不符合“继续沉睡”的意思,故B项错误;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开始“新政”,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D两项错误。2.(2017·慈溪选考评估)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A.掀起瓜分狂潮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C.扩大资本输出D.割占中国台湾答案B解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进行商品输出。由于自然经济的抵制等多方面原因,鸦片战争后很长时间,外国商品在中国的销售额并没有特别大的增长。西方国家认为主要原因是中国开放的程度不够,因此出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要求中国进一步对西方开放。3.(2017·兰溪选考评估)近代某条约规定:“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据此判断该条约()A.客观上引发了义和团运动B.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C.导致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D.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关键信息,说明该条约是《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D项。4.(2017·滨江选考满分练)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最可能是()A.近代海军的出场与角逐B.士子群体的关注与震撼C.清廷的宣战与媾和D.维新变法与海军角逐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中清朝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海军,故A项正确;士子群体的关注与震撼并不能代表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故B项错误;清廷的宣战与媾和不能体现近代化色彩,只能体现清廷的对外政策,故C项错误;维新变法发生于甲午战争后,故D项错误。5.据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杭州开为日本通商商埠,拱宸桥辟为日租界。主权沦丧,民族蒙耻。杭州商埠的开辟是根据()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天津条约》答案B解析由材料“1895年”“杭州”“商埠”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马关条约》中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的内容。6.(2017·普陀选考满分练)“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这一条款应当出自于()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的信息,联系所学可知是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这是《辛丑条约》的规定。7.(2017·浙江课改联盟评估)“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这种“战略”是指()A.无产阶级革命B.农村包围城市C.国共第一次合作D.开展工人运动答案B解析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B项是毛泽东根据中国独特的历史环境提出的,是与俄国城市中心论不同的革命道路,故B项正确。8.(2017·兰溪选考评估)“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针对()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卢沟桥事变D.八一三事变答案C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