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第3课罗马人的法律随堂演练人民版必修11.公元前452~前450年,古罗马编订出《十二铜表法》,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B)A.公元前5世纪初B.公元前5世纪中C.公元前4世纪初D.公元前4世纪中【解析】公元前452~前450年可以表述成公元前5世纪中期,公元前指的是公元元年之前,应该向前推算。2.(2017·山西联考)罗马法曾规定:丈夫对妻子嫁妆里的不动产,即使征得妻子的同意,也不得出让或抵押。这表明罗马法(C)A.规定了夫妻财产分配原则B.给予妇女相应的政治地位C.重视对私人财产的保护D.解决经济纠纷缺乏灵活性【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正确解读“也不得出让或抵押”体现的信息。依据材料“丈夫对妻子嫁妆里的不动产,即使征得妻子的同意,也不得出让或抵押”可知体现的精髓是重视对私人财产的保护,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夫妻财产分配的原则,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政治地位的相关信息,故排除B项;夫妻嫁妆里的不动产的利用不属于经济纠纷,故排除D项。3.古罗马《民法大会》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决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A)A.重视证据B.主张重罪轻罚C.纵容犯罪D.维护贵族利益【解析】材料反映了判处一个人有罪,应该有“证据”,如果证据不足,应视其无罪。4.(2017·合肥一中模拟)梅因指出:“在古代世界中,一个社会的本地公民常常自以为是由于血统而结合在一起的,他们反对外来人主张平等权利,认为这是对他们生来固有权利的一种篡夺。”这种情况在古罗马主要表现为(B)A.习惯法的推行B.公民法的推行C.万民法的推行D.陶片放逐法的推行【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从“本地公民”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公民法,公民法主要解决共和国内部公民之间的矛盾,B项正确。A、C两项与题意不符;D项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一项举措,排除。5.(2017·潍坊)对于统治者和法律权威的关系,罗马皇帝说:“虽然朕不受法律束缚,可是朕是遵照法律而生活的。”上述言论表明(B)A.皇权至上B.法律至上C.“朕即法律”D.人人平等【解析】罗马法是一种反映罗马奴隶主阶级的意志,保护奴隶制的剥削关系,巩固奴隶主阶级在国家机关中的统治地位以及对奴隶的无限权力的社会规范体系。根据题干材料“朕是遵照法律而生活的”可以看出该言论体现了法律至上的原则,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故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