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怀中紧抱着《太上感应篇》,坐进30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少妇。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一双白腿,简直好象没有穿裤子。这情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茅盾《子夜》《太上感应篇》是道教的经典著作之一,旨在劝善,简称《感应篇》,作者不详,内容融合了较多的佛、儒思想。——他们的岁月,我们的追寻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百年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标】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我们不大能够想象过去的世界,这么迂缓,安静,齐整——在满清三百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一代又一代的人穿着同样的衣服而不觉得厌烦。——张爱玲《更衣记》1946年奕譞、李鸿章和善庆合影正宗西菜的生、臊、腥颇不合中国人的口味,广东人遂参以中国传统烹饪“技法加以改造,名之曰番”菜。所以,番菜其实是中西合璧的仿西菜。虽说已经过改良,但番菜的生酸腥膻还是让中国人吃不消,番菜馆开始时的生意就并不怎么好。但到了19世纪90年代,番菜却一下红火了起来,“裙屐少年,巨富大贾,往”往携姬挈眷,异味争尝,四马路上番菜馆林立,总共不下十四五家。建于1897年的道生碱店新盛街,始建于公元1577年,公元1767年铺设青石路面,公元1769年在其西侧,有邱氏联闽兴建福建会馆,闽商并栽植椿树,有百(柏)世(柿)同(桐)春(椿)之意。导学案“思考探究”之三:“日本古都恩人”梁思成与古建筑的未来清朝发型的政治意义:削平四围,留守中原。当时,清廷把发作为归顺的标志之一。在城市的边缘充斥的破烂阴暗的棚户区尚算整齐的贫民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