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府工程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县人大常委会:从20XX年下半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实施“三廊”工程,建设百里绿廊、百里景廊、百里果廊,三年来,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三廊”工程已经基本成型,“三廊”战略已经成为共识,“三廊”效益已经开始显现。“三廊”工程的实施,找到了建设“全省山区绿色发展示XX县区”的正确路径,打造了“绿色竹溪”、“美丽竹溪”的重要名片。实践证明,实施“三廊”工程,是县委、县政府贯彻党中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集中反映了县委、县政府对县情的准确把握和社会发展大势认识的深化,开拓了竹溪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境界新空间。一、“三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促成“三廊”工程健康快速建设,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视察组对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调查。视察组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1、重视不够。一是认识不到位,没有把“三廊”工程放到应有的位置加以重视,刮的风大,下的雨小,上面重视,下面忽视,导致工程推进不力;二是县里没有组建相应的领导机构统筹协调推进工程建设,导致工程建设基本处于无序状态;三是工作任务和责任没有纳入综合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导致建设任务成为“额外负担”;三是没有安排县级领导具体抓这一工程建设,导致工程成为“没爹的孩子”;四是各部门的力量没有整合,导致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建设工作形同盲人摸象。2、规划不够。一是林业和旅游部门虽然分别编制了“三廊”规划,但是不系统、不全面,科学性不强,档次不高,“三规”没有合一。二是各乡镇和各个重要节点没有编制修建性规划,导致在建设过程中雾里看花、盲然无措。规划不够、任务不具体,导致目标不明、责任不清、部门使力不够,合力没有形成;三是道路美化规划缺失,原有道路如何美化、新修道路如何植树成景,目前无从谈起。3、管理不够。“三廊”工程后期管理缺失严重,休闲驿站第1页共3页建设缺乏管理维护,部分旅游厕所卫生差、设施损坏、电灯不亮、无人管护;造林和绿化成果重建轻管,个别地方前栽后毁问题已经显现;林权、物权界限不清,管理责任互推,后期效益难以发挥。5、投入不够。一是前期欠账较大,植树植果、景廊设施建设资金严重拖欠,至今没有着落。二是缺乏有效投入,资金整合不够,投入政策不明确,渠道不明显,力度不够。三是社会投入组织不够,奖扶政策缺失,导致市场主体参与“三廊”工程建设不够。二、实施“三廊”战略的建议意见1、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进一步统一全县上下对“三廊”工程的思想认识,进行再宣传、再发动、再提升。通过宣传引导,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三廊”工程是县委、县政府着眼全局、纵观大势、运筹帷幄、科学研判作出的正确决策,是在“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的大手笔之举,是绿色发展、精准脱贫、全域旅游、高品质推进生态建设的重要载体。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大力度集中全县实力,加速推进战略实施,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把“三廊”建设成为引领秦巴地区、享誉荆楚大地的风景走廊,成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的闪亮名片。2、提升档次,加强规划。及时将“三廊”工程提升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发展战略,使“三廊”工程真正引领和带动全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大发展需要大战略,大战略需要大手笔。建议高起点编制战略规划,高品位清晰发展路径,高水平加强战略措施,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拔高战略视野,提升规划品位,细化发展路径,明晰目标效果。要强化顶层设计,细化建设规划。“三廊”应是集绿、果、景于一体的一盘丰盛的“营养套餐”,在谋篇布局上要大手笔,高起点,大力植入布景思路和织锦意识。同时,又要体现三条廊道的各自特性,做到各有侧重、各有特色。要着重提升绿化织锦水平,突出色彩层次,强调视角冲击,把田园风光与自然山水、人文特性与生态宜居有机结合起来,提升生态资源品质,使之四季常绿、绿中有色、色中插花、花色成景;要深入挖掘第2页共3页和包装摄影、楠木、樊梨花、桃花源、国心、古盐道、封神故事、寨堡、偏头山、矿泉水、饮食等历史和现实文化,丰富和完善泛户外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