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本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律、乐观向上、勤劳朴素的态度。2、爱亲敬长,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3、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崇尚公平与公正。4、热爱家乡,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5、具有关爱自然的情感,逐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能力与方法1、养成安全、健康、环保的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2、初步认识自我,掌握一些调整自己情绪和行为的方法。3、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体会他人的心情和需要,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集体生活。4、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事物和现象,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5、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能够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说明问题。(三)知识1、理解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礼貌,了解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懂得规则、法律对于保障毎个人的权利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影响。3、知道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了解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4、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了解一些我国历史常识,知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了解影响我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5、初步了解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事件,知道不同环境下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懂得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学段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对3—6年级小学生应达到的基本目标要求(要点)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关心家庭生活,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行为文明,爱惜名声·有自信心、不畏难·尊重并愿意关心残障等弱势人群·对人宽容、诚实守信、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珍惜时间,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舞弊·初步养成守法意识·关心集体、热爱祖国,维护集体利益和国家荣誉·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尊重和欣赏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文化·有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与人交流、合作·具有独立购买简单生活和学习用品的能力·学习合理消费·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做文明有教养的人·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与人平等交流与合作·学习对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片断和选择·了解有关安全常识·简单了解与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了解迷恋游戏机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远离毒品·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知道一些中国和世界的有关地理的基本的常识·知道我国有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知道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初步了解我国的伟大成就·简要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西夏五小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思品学科教材分析第一单元安排了三个主题,主题一,我爱我家;主题二,我的学校;主题三,我生活的社区。本单元的主题思想是:1.体会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增进对家庭爱的情感;2.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感受校园的文化和历史,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3.了解都市型社区和乡村型社区的不同特色,体验社区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要爱护公用设施,尊敬社区中为人们服务的人;4.学习通过多种方法搜集资料和对资料进行简单整理的方法;5.学习多角度、多侧面分析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因此,本单元学习的第一步,要对学生进行该门课程学习方法的指导,如让学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