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博伦中学初二物理组翻转课堂导学案年月日一、课前自主学习学习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掌握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原理,能够区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2.实验探究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原理。3.通过了解生活中多种多样的透镜,培养乐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的习惯,初步形成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究科学规律的意识。任务一: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距v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物像相对于凸透镜的位置(同侧、异测)u>2fu=2ff<u<2fu=fv→∞不能成像u<fv>u1.在凸透镜焦距一定,且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像也越;物距越大,像距,像也越。口诀: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2.在凸透镜焦距一定,且成虚像时,物距越小,像距,像也越。物距越大,像距,像也越。口诀: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3.在物距一定,且成实像时,凸透镜焦距越大,像距,像也越。焦距越小,像距,像也越。4.在物距一定,且成虚像时,凸透镜焦距越大,像距,像也越。焦距越小,像距,像也越。任务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1.照相机:物是指,像是指;物距是,像距是。像的特征。2.用普通照相机拍摄不同景物时要调节镜头,使底片上得到清晰的像,摄影术语称之为“调焦”,其实这种操作并不是调节凸透镜的焦距,而实际上是调节,为了适当控制曝光量,要调节,还可以用来控制曝光时间。3.投影仪:物是指,像是指;物距是,自主学习收获:大连博伦中学初二物理组翻转课堂导学案年月日像距是。像的特征。4.放大镜:物是指,像是指;物距是,像距是。像的特征。任务三:自我检测1.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A.凸镜B.凹透镜C.凸透镜D.凹镜2.使用下列光学器材,其目的是使物体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是()A.照相机B.放大镜C.幻灯机D.投影仪3.如图所示,凸透镜的应用事例中,所成像的性质完全相同的有()A.投影仪放映B.照相机拍照C.放大镜观察物体D.监控器摄像4.有一张照片,发现其景物模糊不清,而且整个画面偏黑,其形成的原因是在拍照时,没有调节好()A.调焦环B.快门C.光圈环D.以上说法都有可能5.如图所示是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选填“顺着”或“倒着”)插入架上。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选填“实”或“虚”)像。二、课上能力提升(一)攻难关,合作释疑自主学习困惑:自主学习收获:大连博伦中学初二物理组翻转课堂导学案年月日1.校对课前任务的答案。2.小组合作释疑课前学习任务。3.讨论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哪条规律制成的,并完成下列填空:(1)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的像的原理制成的。被摄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必须镜头的二倍焦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必须满足的条件是。(2)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的像的原理制成的。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屏幕到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3)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的像的原理制成的。此时被放大的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应于1倍焦距。(二)巩固练习1.李明和妈妈到公园游玩,他想为妈妈拍一张清晰的照片,妈妈应站在镜头的()A.一倍焦距以内B.一倍与两倍焦距之间C.焦点位置上D.二倍焦距之外2.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应()A.大于100mmB.略大于50mmC.小于50mmD.等于50mm3.物体距凸透镜30cm时,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刚好能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若将此凸透镜作为投影仪使用,则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应在。4.用放大镜观察小蚂蚁的形体时,蚂蚁到放大镜的距离应___放大镜的焦距(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透过放大镜看到的蚂蚁是正立、放大的___像。(三)提升练习1.实验探究在使用照相机时,如何调节镜头,使底片上的像变大?照相机镜头景物;胶片(填“远离”或“靠近”),即镜头(填“前伸”或“后缩”)。2.探究实验时,如何调节放大镜,使看到书上的字变大?放大镜镜头书上的字(填“远离”或“靠近”),使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