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综合练习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文革”结束后的两年,我国呈现出徘徊中前进局面,据此回答1—2题:1.1977-1978年,中国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其徘徊主要是指()A.打倒了“四人帮”,但邓小平没有恢复工作B.结束了“文化大革命”,但指导思想没有改变C.纠正了“左”的错误,但工作重点没有转移D.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但坚持“两个凡是”2.邓小平首次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在()A.“文化大革命”之前B.1975年全面整顿C.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D.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1978年,邓小平同志领导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建国以来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据此回答3—4题: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根本目的是()A.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纠正“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C.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D.用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指导全党4.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为它()A.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B.全面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C.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D.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据此回答5-7题5.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其核心是()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民主集中制D.改革开放6.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开始形成于()A.中共八大B.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C.十一届三中全会D.十二大7.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最根本的一点是()A.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C.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D.决定拨乱反正,解决冤假错案8.科学总结党在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是在()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一届六中全会D.十三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形成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此回答9—16题:用心爱心专心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的实质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D.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0.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什么行业开始()A.农业B.工业C.科技教育D.国防11.经济体制改革前,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有()①政企不分,企业缺乏自主权②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活动统得过死③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倾向严重④土地公有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2.我国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与生产力发展状况、基本国情相适应B.符合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要C.是对土地所有制的重大变革D.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的结果13.下列各项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的有()①扩大企业自主权②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多种所有制经济③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④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④14.既是《南京条约》中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1980年被正式确定为经济特区的城市是()A.广州B.珠海C.福州D.厦门15.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对外开放中,广东、福建走在对外开放的最前列,有利条件不包括()A.党中央的科学决策带来的优惠政策B.两省靠近港澳的有利条件C.两省的华侨众多D.两省的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16.1978-1999年我国工业建设的重要工程位于上海的是()A.大秦铁路B.大亚湾核电站C.葛洲坝水利枢纽D.宝山钢铁公司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召开了一系列的会议,在理论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据此回答17—21题:17.最早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党的()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一届六中全会D.十三大18.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形成于()A.十三大B.十四大C.十五大D.十六大19.中共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