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歌曲)欣赏中捕捉历史信息内容摘要;音乐课中的历史教学。关键词;音乐、历史事件、历史时代、社会现状。音乐课是同学们比较喜欢的课程之一,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为何不好好地利用学生这一”兴趣,爱好”而进行教学呢?对此我在九年级的专题复习课上,结合初中音乐课上的几首歌曲,根据中国历史的发展分时段地引导学生捕捉历史信息。一,反映中国古代社会现状的歌曲;如歌曲<<天仙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随手摘下花一朵我与娘子带发间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间”。在这首歌中既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美好向往,但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现状,引导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捕捉到关键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来分析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问题二,反映国内革命战争状况的歌曲;以长征组歌中的<<十送红军>>为例在这首歌的歌词和乐曲声中,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革命的残酷、艰辛。但也反映出革命者的乐观精神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可从历史教学,历史学习的角度去分析歌词中反映的“长征”事件在其起因、过程、结果、意义等方面起到了对知识的回顾和对那段历史的共鸣。三,反映抗战时期的社会现状歌曲;歌曲<<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歌曲中虽然字里行间都吐露出”亡国”的怨恨,但更能让学生捕捉到的是”九一八”这一历史事件,那么在欣赏完这首歌曲后围绕”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和所产生的影响有个深入的回顾。而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风在吼“’.。更是中华民族发出的”吼声”。四,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社会现状歌曲;歌曲<<东方红.>>,《《五星红旗》,《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歌曲都会反映一段历史,一个时代。就拿《春天的故事》中;“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在这里不正是反映改革开放的历史阶段吗?。这”老人”也就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另一节;“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又一次反映出的历史事件是;-----邓小平‘南巡’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历史事实。《春天的故事》是歌颂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走进新时代》是歌颂我国以江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另外《东方红》是歌颂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走进新时代是一语双关,既表示我们国家走进了新时代的历史阶段,也号召广大中华儿女擦亮眼睛,尽快走进新时代,准备好好为中华民族自己的复兴而奋斗一首歌标志一个时代,一段历史,标志一代伟人——这是很有中国特色的歌曲创作。《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通过这样三首歌,将历史连在了一起;同时,歌曲也琥珀般地凝固在了历史中。中国一直是有这样的人文传统的:还有30年代的《大刀进行曲》,40年代的《解放区的天》,50年代的《志愿军战歌》,60年代的《谁不说俺家乡好》,70年代的《北京颂歌》,80年代的《祝酒歌》……每首歌都像历史的一面旗帜——引导当时的人,触摸后来的人。咱们的历史课教学不正好可以此为契机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时时处处发现历史,捕捉历史信息吗。参考文献;初中音乐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