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测试卷(三)(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先秦儒家在社会道德伦理层面强调的父子关系应是“父慈子孝”;但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成了一种法定义务。这种变化()A.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B.体现了道家休养生息政策C.反映了家庭伦理关系的紧张D.使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答案A解析据材料“先秦儒家在社会道德伦理层面强调的父子关系应是‘父慈子孝’;但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成了一种法定义务”可以得出这种变化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关于道家休养生息政策的任何信息,故B项错误;“父慈子孝”到“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体现不出家庭伦理关系的紧张,故C项错误;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是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故D项错误。2.“中兴陆学,思想界之气象又一新焉”,“以不世出之天姿,演畅此愚夫愚妇与知与能的真理……在宋明学者中,乃莫与伦比。”这里高度评价的是()A.朱熹B.李贽C.王阳明D.黄宗羲答案C解析朱熹属程朱理学学派,故A项错误;李贽是明末思想家,对程朱理学进行了批判继承,故B项错误;王阳明提出致良知,主张愚夫愚妇也能获得真理,故C项正确;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儒学家,故D项错误。3.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原本是单色,到元末始用朱、墨两色,继而到明末发展为流行的三色、四色。明中期以后,版画发达,刊印书籍有“传奇行于世,无不冠图”之称。雕版印刷的不断进步折射出()A.市场经济的活跃B.文化氛围的宽松C.社会需求的强大D.社会转型的缩影答案C解析材料中印刷所用颜色的变化,不能体现出市场经济的活跃,故A项错误;明清时期,政府实行文化专制,文化氛围并不宽松,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明中期以后,版画发达,刊印书籍有‘传奇行于世,无不冠图’之称”说明当时社会需求量大,故C项正确;雕版印刷术的发展不能体现出社会的转型,故D项错误。4.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主要体现了()A.汉字重意境的特征B.各地文字完全一致C.中国语言的多样性D.中华文化的内聚性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汉字的文化凝聚力,故A项错误;各地文字并非完全一致,故B项错误;材料并非强调语言的多样性,故C项错误;以汉字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故D项正确。5.学术界公认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独特境界在宋代的山水画中体现的最为纯粹、充分,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根本所在。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B.意在笔先,以形写神C.笔意奔放,体势连绵D.真景实现,返璞归真答案B解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故A项错误;据材料“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可以得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意在笔先,以形写神”,故B项正确;“笔意奔放,体势连绵”说的是草书的结构特点,故C项错误;“真景实现,返璞归真”是一种写实的手法,故D项错误。6.“举凡商人生活的一切方面,几乎无不在明代商贾小说的表现范围之中,商人已经成了商贾小说的主角。”这主要反映了明代()A.商人地位得到了提高B.商业经济的繁荣C.小说创作进入新阶段D.市民阶层的扩大答案B解析商业经济的繁荣,带来市民阶层的扩大,促进明代小说的发展,可见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其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7.元代作家夏伯和指出:“院本大率不过谑浪调笑,杂剧则不然,君臣如《伊尹扶汤》、母子如《伯俞泣杖》、夫妇如《杀狗劝夫》、朋友如《管鲍分金》……又非唐之传奇,宋之戏文、金之院本所可同日而语矣。”据此可知作者强调元杂剧()A.注重演绎历史故事B.达到古代戏曲的高峰C.呈现世俗化、娱乐化趋势D.具有伦理教化功能答案D解析元杂剧也会涉及历史故事的演绎,但并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故A项错误;材料不在于突出元杂剧是否是古代戏曲的高峰,故B项错误;元杂剧呈现了世俗化、娱乐化的趋势,但是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君臣”“母子”“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