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3.铁骑兵1.掌握故事情节。2.分析文中的几个悬念及表达效果。3.准确认读文中字词。4.了解杨朔散文的风格。阅读感知整体把握1.走近杨朔2.时代背景3.字词积累4.整体感知5.梳理结构学习目标杨朔(1913~1968),现代作家,原名杨毓(y&)瑨(j#n),山东蓬莱人。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写过不少通讯和中、短篇小说;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新华社特派记者;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抗美援朝时期,写出优秀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1956年以后,从事外事工作,同时写了大量散文,作品有《雪浪花》《樱花雨》《荔枝蜜》《海市》《茶花赋》等。有《杨朔文集》和《杨朔散文选》等作品集。文学知识时代背景:1938年底,日本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后,改变战略方针,对国民党政府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转而把主要兵力用于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1940年8月,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兵力,在绵延5000里长的战线上,对华北日伪军展开以破坏铁路、攻袭据点为主的大规模反击战。这就是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历时三个半月,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歼灭日伪军2.5万余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缴获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牵制了日军对西北、西南的进攻,遏制了国民党内的投降妥协倾向,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毛泽东致电彭德怀说:“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朱德指出:“百团大战加强了全国同胞的伟大胜利信心,促进了全国团结,带有全国性的战略意义。”陨落:没到马肚子:左腮:掷弹筒:捣毁:老巢:勒缰绳:脸颊:骚乱:陨落:毫不迟疑:没:掷:骚乱:注音释词重点词语看谁读的最准确!星体从高空掉落下来。课文中指河里的水漫过。一点都不犹豫。纷扰不安。扔,投。yǔnzhìsāosāimòji1ch1ohuǐlēi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复述)课文记述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在失去与大部队联系的情况下,凭借着坚定的必胜信念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与敌人展开游击战,打乱了日寇的军事部署,迫使敌人停止扫荡,而自己则平安转回了根据地。3.围绕什么来展开的?(线索)试概括各部分内容。2.“铁”是什么意思?骑兵是他们的兵种,而“铁”从另一方面表明了他们的战斗作风顽强,纪律严明,具有坚不可摧的意志,是一支打不倒的钢铁骑兵。《铁骑兵》以离开大队的骑兵的行踪为线索。结构提纲第三部分写铁骑兵平安转回根据地,寻到了大队。掉队打游击归队第一部分写铁骑兵离开大队单独行动的原因。第二部分写铁骑兵在追赶大队途中与敌人周旋。请听歌曲,歌中讲述了怎样的故事?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在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和兄弟在高高的山冈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抢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游击队之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本文设置悬念的写法及其表达效果。2.讨论铁骑兵以弱胜强的原因。3.体会文中人物形象与刻画方法。学习目标讨论:1.本文篇幅不长,却悬念横生,扣人心弦。你能结合故事情节,说说作者在哪些地方设置了悬念?结果怎样?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吗?这些悬念的设置,既使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又凸现了骑兵们艰苦转战敌后的精神风貌,并为下面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讨论:2.一个骑兵班为什么能以弱胜强,打乱敌人的军事部署?试从敌我两方面加以分析,并找出相应的句子进行说明。从我方看:1.战士有坚定的必胜信念和英勇无畏的精神。2.战士勇敢机智,果断用游击战术袭扰敌人。3.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农民的热情)从敌方看:日寇貌似强大但本质虚弱,被骑兵的马枪吓破了胆,不得不停止扫荡。(风声鹤唳,草木皆兵)1.这篇散文中的铁骑兵具有怎样的特点?2.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找出句子、找出词语来加以品读品析。(勇敢、机智)4.本文不仅故事充满传奇色彩,而且语言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