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工大附中王旭学习目标1.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2.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风俗习惯方面的变化。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阅读教材P120-P121,找到以下问题答案: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什么时候产生并开始发展的?2,早期的民族实业家都有谁?3,民族企业什么时间发展的最快?存在哪些问题?张謇,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甲午战败后,他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创办了大生纱厂,获利颇丰。除纱厂外,张謇还创办了垦牧公司、轮船公司、面粉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产业。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原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人们相继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回国创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内因外因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材料: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特点:轻工业多、重工业少分布特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图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想一想?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民族经济发展迅速,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成就。为什么近代时期我国的民族经济却在曲折中艰难发展呢?1,民族资本主义面对着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并且经历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的干扰,缺乏独立自主健康发展的国内外环境。2,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轻工业比重过大、重工业基础薄弱、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难以迅速发展的另一个原因。二.社会生活的变化交通工具的变化社交礼仪的变化废除跪拜礼,改称谓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服饰的变化易服饰马褂清官服西装中山装清朝旗袍民国旗袍旗袍饮食变化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文明结婚集体婚礼风俗变化3.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不平衡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课堂小结发展:甲午战争后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民族工业发展社会生活变化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萧条:20世纪二三十年代风俗习惯的改变新式交通的出现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新式婚丧礼节的出现社会生活变化特点随堂演练1.甲午战争后,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人是()A.张之洞B.张謇C.荣宗敬D.范旭东2.张謇在创办第一家工厂时,引起了轰动。原因是()①张謇的身份和他的举动按当时的社会观念看,反差太大②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开办工厂是风险很大的事情③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在当时是新生事物④为了取得广告效应,张謇事先做了大量宣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BA3.下列关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民族工业的萌芽出现在明末清初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高潮出现在抗战期间C.抗战结束后,民族工业得到迅速的恢复D.辛亥革命后,国内出现了兴办民族工业的热潮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①北洋政府加大了对民族工业的扶植力度②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③帝国主义国家无暇顾及,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④民族企业家找到了快速发展的途径⑤民族工业通过军火生意积累了发展的资本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D.③④⑤DC5.下列哪项不是交通通讯变化带来的影响()A.促进了商品的流通B.便于百姓之间的沟通C.利于信息的传达D.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D6.下列有关社会习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B.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呼,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C.在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D.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已经消失了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