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影”战机家族全解析(六):重型战机之梦“幻影”4000引言通过对“幻影”战机家族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除了“幻影”IV轰炸机采用两台发动机外,其他投入生产并服役的“幻影”系列战机,几乎都是单发战斗机。然而无论是法国空军还是达索公司,都怀有双发重型战机的梦想。达索公司曾提出过“幻影”G方案,后续型号还有G4和G8,其中G8原型机搭载了两台发动机。但是由于成本高昂、技术难度较大等原因,“幻影”G8战机并没有量产。不过“幻影”G8原型机在试飞中达到了2.34马赫的最大飞行速度,打破了当时的欧洲纪录,这给达索公司乃至法国空军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证明了法国具有研制双发重型战机的潜力。美国F-15战机的出现证明了双发战机的优势时间来到1970年代中期,美国的F-15战机开始崭露头角,其优异的性能证明了双发重型战斗机的巨大价值。法国空军也意识到,想要在未来空战中制胜,必须拥有一款双发空中优势战斗机。法国向来都追求武器装备的独立性,所以一直保持了较为完整的军事工业体系,在重型制空战机方面,法国也不可能从国外进口,所以仍然选择了自主研发。达索公司在研制“幻影”2000的同时,提出了双引擎战机方案,这就是后来的“幻影”4000战机。达索很快生产出了一架原型机,其综合性能和试飞表现均显示了双发重型战机的优势。然而“幻影”4000既没有取得法国空军的订单,也没能成功出口,就像流星一样消失在天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一、“幻影”4000的研制背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早期,特别是在美国的F-15战斗机首飞之后,法国空军对双引擎重型战斗机的兴趣越来越大。法国的武器装备发展思想决定了它不可能从国外直接获取现代化武器,这就决定了它不能进口现代化重型战机,只能由法国进行设计。其实法国的这种策略在很多武器装备方面都有体现,比如说之后的欧洲联合战斗机计划,法国本来是参与国之一,但是由于法国坚持获得设计的主导权,引起了其他国家的不满,最终法国决定退出该项目,自主研制了“阵风”战斗机。所以,当美国推出F-15时,法国虽然对它很感兴趣,但是并没有进口的打算,而是决定自主研发。“幻影”2000和“幻影”4000为了满足法国空军对双发重型战机的需求,达索基于“幻影”2000提出了“幻影”4000方案,可以看成是“幻影”2000的双引擎版本。由于两者之间存在很多的相似之处,搭载的都是M-53发动机,所以两款战机的研制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按照达索公司的计划,“幻影”2000继续采用传统的三角翼设计,同时进行改进,仍搭载一台改进型发动机,主要用于取代“幻影”III和“幻影”F1战机。而“幻影”4000是在“幻影”2000的设计上做进一步的升级,搭载两台发动机,增加作战半径和有效载荷,发展为一款远程拦截机和低空穿透战斗轰炸机。“幻影”4000最初称为“超级幻影”4000从市场方面进行考量的话,“幻影”2000是对之前“幻影”III系列的改进,是一种替代机型,所以成为法国空军优先采购的对象。而“幻影”4000则是一种全新战机,是法国为了追赶世界先进战机而进行的一种尝试,因此它的研制并没有订单保障,市场前景也不明朗,存在很大的市场风险。达索公司要求法国为“幻影”2000的研制提供保障,另外用自己的力量研发“幻影”4000。在1975年末,“幻影”2000方案获得通过。而达索也宣布将自行研制一种放大版的三角翼双发战斗机,先是被命名为“超级幻影三角”,后来更名为“超级幻影”4000,最终简称“幻影”4000。二、“幻影”4000的设计性能虽然是在“幻影”2000的基础上设计的,但是“幻影”4000毕竟是一款双发重型战机,所以它其实是一个独立的项目,有着属于自己的特征。“幻影”4000设计图首先,在气动布局和机身结构方面,“幻影”4000延续了三角翼设计,同时加装了固定鸭翼。三角翼布局是“幻影”家族的常用设计,除了“幻影”F1外,其他“幻影”战机几乎都是三角翼。“幻影”4000也采用了三角翼结构,不过在两侧进气道增加了一对固定前翼,“幻影”2000安装的是小型条板翼。这种三角翼加鸭翼的设计,最早可追溯到1969年研发的“米兰”战机,当时这款战机采用了可伸缩的前翼。在“幻影”4000之后,“幻影”2000-5、“幻影”3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