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教程】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4单元从“师夷长技”到马克思主义传入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温馨提示:本套题做题时间为30分钟,分值100分,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一、固基题组(本题组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小题,合计24分)1.[2014·湖南永州模拟]观察下图,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B.该漫画描绘的是清末“新政”C.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D.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解析:本题考查根据图片提供信息分析判断能力。图片反映的是在坚持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反映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答案:D2.下面是1896年在上海一度发行量较大的报刊,其采用了孔子纪年方法。这一报刊()A.大力宣传民主革命思想B.竭力主张推翻清朝统治C.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D.极力提倡民主和科学解析:据图片中“强学报”和题干中“1896年”“采用了孔子纪年方法”的信息,可判断这是维新派创办的报刊,故选C项。A、B两项属于革命派的主张,D项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答案:C3.[2014·福建宁德检测]严复认为:“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在此,他强调首先应()A.实行君主立宪B.学习西方民主C.争取国家独立D.实现个人自由解析:题干中的材料可以解释为在国难当头的形势下,“小己自由”即民主权利,不是迫在眉睫的,由于西方列强入侵,所以“国群自由”即民族利益才是最迫切需要维护的故C项正确;A、B、D三项是民主权利的内容,是“小己自由”,故排除。答案:C4.[2014·湖北黄冈模拟]17、18世纪发生在欧洲的启蒙运动和19世纪发生在中国的维新运动都是宣扬民权民主的思想解放运动,但两者的社会影响差别很大,其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B.运动领导者的学识水平和宣传力度不同C.宣扬民权民主思想的方式和途径不同D.倡导者思想的丰富程度和成熟程度不同解析:17、18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有了较快发展,因此出现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而19世纪末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因此没有使思想得到深刻的解放。答案:A5.[2014·河南郑州模拟]“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下列事件具有第一种倾向的是()A.洋务运动B.百日维新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解析:新文化运动的消极影响是对中西方文化的绝对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过分肯定西方文化。答案:D6.[2014·福建厦门模拟]孙中山曾说,新文化运动最有价值之事在于“兵法攻心,语曰革心”。在此,他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侧重于()A.思想启蒙B.政治革命C.社会变革D.文化复兴解析:据材料“兵法攻心,语曰革心”可知,“心”即人们的思想观念。答案:A二、提能题组(本题组分为两部分,7~12小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13、14题为材料分析题,每题26分;总合计76分)7.[2014·郑州模拟]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轨(track)、火轮机(literature)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B项为最强干扰项,材料中体现出“师夷”之意,但并未表达“制夷”之意;C项错在“全面”;D项错在“政治制度”。答案:A8.[2014·济南模拟]下表是《时务报》以中国为主题的译稿(翻译外国人“看清朝”的文章)分类表(部分)。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类别篇数比例列强在中国21547.4%经济/财政/商务8719.2%总论(变法维新主张)194.2%A.对变法的具体主张缺乏研究B.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机C.通过外国人施压清政府进行变法D.着重强调发展近代工商业经济解析:从表格信息看,“列强在中国”占了文章的近半数,说明甲午战争后,维新派关注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反映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机,故选B项。答案:B9.[2014·陕西名校高三质量检测]梁启超说:“盖当购此图(世界地图)时,曾在京师费一二月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