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结题报告主持人:周莹莹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1.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我们的生活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这其中网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俨然成为了新世纪的代名词。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网络有着其特有的优越性。网络技术的普及,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思维方式。网络因其自身的及时性、互动性、匿名性等特点,逐步成为人们信息传递、搜集信息、联络感情、交友学习等活动的重要载体。然而,网络是一个万花筒,其中的内容令人眼花缭乱,在它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隐患。网络上有很多不健康的东西,甚至色情、暴力等,这对很多人造成了负面影响。中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时期,他们由幼稚转向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逐步形成,同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网络为中学生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但这一时期的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成熟,很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严重影响了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出现各种心理问题。2.课题研究核心概念本课题的核心是“网络、中学生、心理健康”,网络作为一种通信技术,有着其固有的特点:及时性、互动性、匿名性等,网络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改变,当然这种改变有积极的,也有一些负面影响。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各个方面发展都趋向成熟,中学阶段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心理健康涵盖的内容很多,本课题着重在于研究中学阶段常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研究内容(1)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2)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分析(3)网络的利与弊(4)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2.主要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制定、调整研究计划和改进教育方法。(2)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谈话的方法,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形成调查报告。(3)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过程,将行动与研究相结合。(4)个案法:对学生个案进行分析和资料整理。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相关活动本课题的研究时段为2008年12月——2009年11月,具体分为下列研究阶段:第一阶段:(2008年10月-12月)准备阶段搜集整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1.认真选题,提出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深入论证、修改课题方案,申报课题。2.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研究的相关理论,做好研究课题的理论准备。第二阶段:(2009年1月-2009年10月)研究阶段1.现状调查及分析(2008.12——2009.1):为实验研究的准备阶段。收集、学习有关网络以及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关信息、经验,做好本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组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上网情况。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调查数据和材料。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2.拟定可行性措施(2009.2——2009.3):根据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研究活动。3.可行性措施的实施(2009.4——2009.9):为研究实施阶段。设计并运用一系列学生乐于参与的有效的活动进行教育实践。4.效果调查与分析(教育教学案例分析)(2009.10)通过调查、分析学生上网及平时表现情况,对前段时间的实践效果进行检测,反馈,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对后面的研究作出适当的调整、改进。第三阶段:(2009年11月)总结阶段运用经验总结、实验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申请结题。通过这一阶段的研究总结,对于中学生上网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知道了网络的利与弊,对学生由于上网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总之,这一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四、本课题研究计划执行情况为了完成本课题《网络环境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每一个研究阶段都制定了阶段的课题计划;从实验情况分析来看,每一个阶段都完成了计划中的内容,都进行了相关的课题内容方面的实验,特别是在对于网络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