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北宋初期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主要代表人物,他们主要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近体律诗,夸大了李诗的形式美,注重对偶,喜欢用典,堆砌辞藻,崇尚纤巧,追求华艳,在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总体说来,西昆体形式精美,内容空洞。诸宫调:指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的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联成长篇的说唱体文学形式。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歌唱和说白相间,属于叙事体。诸宫调有南、北诸宫调之分,北诸宫调又称“弦索”、“弹词”。诸宫调的代表是《刘知远诸宫调》和《西厢记诸宫调》。“铁崖体”:元末文坛的泰斗是杨维桢,字廉夫,号铁崖。他论诗主张写个人性情,反对元初以来在宗唐风气中出现的模拟弊端。他以古乐府见称于时,其古乐府题目多新创,题材或翻新故事,或描写世故,爱用古韵,诗风瑰奇绮丽,时称“铁崖体”,并因此形成“铁崖派”。元中期诗家大多效法晚唐诗体,但又因才力薄弱无法追踪前人反而堕入萎靡。杨维桢正为此而欲振起日益卑靡的诗风而特创“铁崖体”。江西诗派:1.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2.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3.领袖是黄庭坚,其它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4.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三江西诗派是元祐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紹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5.创作主张及特色有:重视句法、喜用拗句;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风格生新瘦硬,但兼有浏亮芊绵。王荆公体:即“半山体”或“半山绝句”,只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特点是炼意与修辞兼重、用事、造句、炼字皆煞费苦心,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腕,载体是他晚的雅丽精绝的绝句。稼轩体:指辛弃疾的词的风格,特点是形式解放、内容广泛、题材和艺术风格多样化,既以豪放气质开拓词的意境风格又不失其含蓄蕴藉之长。辛派词人:在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影响下、与他同时或稍后的一些词人,共同特点是爱国、以词论政并感慨抒怀、较少婉约派雕琢之气、而带有雄肆粗犷的词风;些词人中有与辛唱和往来的如陈亮、韩元吉,也有辛的门人如刘过,还有仰慕辛的追随者如刘克庄、刘辰翁,文学史称他们为辛派词人或爱国词人。南戏:南曲戏文的简称,北宋末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史称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以南方民间曲调和方言演唱、改折为出、改末为生、一出中不限一宫调或一韵、也不必一人独唱到底,以管乐伴奏、曲调轻柔婉转,曾因元杂剧冲击而一度衰弱、后复兴、为明传奇提供艺术基础。南戏四大传奇:《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四部、简称“荆、刘、拜、杀”。散曲:最先产于金代谣俗俚区曲并吸收宋词成就,分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小令又称叶儿、是独立只曲,套数又称套曲、是两支以上宫调相同的只曲联结而成的组曲、一般有尾声、且一韵到底。四灵诗派:又称“永嘉四灵”、指南宋后期永嘉(今浙江温州)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因四人字号中皆有一个“灵”字而得名,他们反对江西诗派而推崇晚唐诗人贾岛和姚合的五律,创作上要求以清新露骨之词写野逸清瘦之趣,诗境狭窄、内容贫乏。江湖诗派:指南宋后期杭州诗商兼诗人陈起曾刊刻《江湖集》、收入戴复古、刘克庄等诗人作品,因这些诗人大多政治上没地位、浪迹江湖而得名,但各人作品思想、风格以及艺术成就都不同。山谷体:是对黄庭坚诗总体风格的概括,其诗歌创作工于炼字和用典、并整故为新,语意老重和规模宏远、笔势奇纵、句法尤高,于苏诗之外独树一臶、自成一家,为宋诗一大变局。西昆体的艺术特征:杨亿在《西昆酬唱集序》中说:“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发于希慕,更迭唱和,互相切劘。”故西昆诗人所作之诗,或怀古咏史,或写景咏物,题材狭窄,内容贫乏。但西昆体诗在内容上也并非毫无可取之处,如刘筠、杨亿等七名馆臣以《汉武》为题的唱酬诗,即是针对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