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拉美大国的外交战略逻辑当前,中国致力于同世界上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在南南合作的框架内,在和平发展与全球治理中谋求更大的话语权。而拉美作为全球化治理、多边外交与南南合作的重要一环,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同拉美国家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继2014年习近平主席出访拉美并宣布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后,李克强总理的拉美首访将中拉命运共同体关系推上一个新台阶。2014年成立的中拉论坛标志着中国基本实现全球多边外交体系的建构。近年来,中国与拉美在双边和多边外交框架下,既重视以中拉论坛为核心的整体性合作以实现优势互补,又着重加强与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智利与秘鲁等拉美大国在国际事务、经贸往来、人文互鉴等领域的纵深拓展。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国外交就成为美国、俄罗斯、印度等诸多国家坚持的基本外交策略。这些大国深谙国家外交之道,明白外交政策的制定应既有利于贸易的繁荣,又能以此推动民主,进而促进国家稳定,形成良性循环。拉美国家曾一度在政治经济上依附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欧美中心”但并没有给拉美国家带来政治稳定与经济繁荣。中国已经成为拉美国家在美欧之外的新选择,处理好与拉美大国关系对中拉命运共同体关系十分重要。当前,中国已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和主要投资来源国,中国在拉美影响力上升是毋庸置疑的。加强中国同拉美大国全方位战略合作,对于建设更加合理公正的国际新秩序,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将会起到重要作用。中国“拉美大国外交”的战略选择考察中国的外交实践。不难发现“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外交指导方针的合理性。建立以大国为核心的新型大国外交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与一贯逻辑。中国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特色外交理念在国际外交舞台上赢得了广泛认同与赞誉。中国积极把理念付诸实践,搭建中拉合作的新框架,广泛开展经贸、技术与能源等领域的互利合作,打造深度交融的大国外交典范。当前国际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明显,人类利益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整个拉美世界相比以往有了更多的外交空间和政治选择。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基本准则,在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前提下,既不干涉他国内政,又在国际事务与全球化治理中发挥应有的贡献。中国“拉美大国外交”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已与拉美21个国家建立了邦交关系,其中三分之二是小国。而要与众多拉美小国打交道并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太耗心力。为此,中国应选择若干个拉美大国加强重点合作,通过拉美大国的政治、经济与国际影响,发挥中拉友好合作的典型与示范作用。笔者认为,拉美大国应具备三方面特征:一是国土面积和人口;二是国家的综合实力;三是与中国的利益关切度。本文的拉美大国主要是指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智利与秘鲁6国(为使用简便,这里简称为“拉美六国”)。综合考虑多重因素,确定重点合作国家与合作领域。实践证明,中国应根据国家利益需要,有目的性地选择与我国国家利益关切度高的拉共体成员国建立牢不可破的外交关系。因为,要与拉美34个国家与地区都发展出密切的投资与贸易关系既超出了中国的能力,也不是中国的责任。当前,拉美政治版图变动大,某些国家政权更替频度高,且拉美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法律制度完善程度与国家治理能力参差不齐,加之距离遥远、语言障碍以及文化差异,使得中国在与拉美国家打交道时存在难以控制的政治风险。中国只能依据国家利益(国家安全与经济利益为主,其他利益为辅)的需要确定重点合作的国家与重点合作领域。基于对拉共体成员国差异性的认识,中国要想在有限精力的前提下处理好中拉关系,必须将拉美国家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交往整体,以拉美大国为中拉特色外交的突破口。中国与巴西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20国集团、“金砖国家”“基础四国”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中具有重要的利益诉求与合作前景。中国与墨西哥2013年建立起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墨西哥是中国在拉美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14年,中墨贸易额为434.5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