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力目标:掌握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出比值。情感目标: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关键: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激趣同学们,大家喜欢照相吗?我想同学们都有自己漂亮的照片,但是在照片中人物的大小与我们实际的大小相同吗?2.导入新课淘气也有自己漂亮的照片(出示照片)。并且他要求妈妈把他这张漂亮的照片家洗四张,(出示照片B、C、D、E)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思考后汇报。(照片B和D比较像,照片C和E变形了)师:与照片A比较,为什么有的像?有的不像?师:为了方便研究,我们把照片放在方格纸上再做研究。这些照片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这些长方形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打开副页2完成下表。(出示表格)(1)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2)全班汇报完成填表。(3)引导学生发现A、B、D三张照片的长都是宽的1.5倍,宽是长的2/3,所以它们比较像。师:刚才我们都是用除法计算发现了这些图片像与不像的秘密。有的同学发现了长方形A、B、D的长都是宽的1.5倍,宽是长的2/3,所以他们比较像;也有同学发现了长方形A的长和宽分别是B的2倍,长方形D的长和宽分别是A的2倍,所以它们比较像。看来图形要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放大或缩小,这样放大或缩小后的图与原来的图形才会相像。也就是长与宽的商不变。3、体育比赛第29届奥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我们的国旗一次次在比赛场上升起,那时的五星红旗显得更加的鲜艳亮丽。奥运会中有一个比赛项目叫马拉松赛,你对这个比赛项目有哪些了解?(出示关于马拉松赛小知识)出示情境图PPT师: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指名口述。师:你认为骑单车快还是马拉松运动员跑得快。为什么?学生汇报。师:要比谁快,比什么呢?(生:比速度)怎样求速度,速度=路程÷时间。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他们的速度,完成表格。(学生口述,师出示表格)师: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谁的速度快,(马拉松选手)师:计算速度用什么方法。(除法)4、购物前几天老师逛街的时候,看到了三个卖苹果的摊位,他们采用了不同的销售方法,据我观察,质量上没什么差别。(出示情境图)师:从图中你们获得哪些信息?生口述。师:你认为老师应该到那个摊位买呢?为什么?师:要想知道那个摊位便宜,应该求什么?(单价)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完成这张表格。生汇报,填表。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计算单价知道了那的摊位的苹果便宜,谁能告诉我怎样求单价:单价=总价÷数量师:说的很好那么求单价我们也用除法计算。二、探究比的意义1.比的意义:大家观察一下这些算式,不管是找长方形长与宽的倍数关系,还是求速度或单价,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都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都是用除法来计算)师:像上面那样,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板书)生齐读。2、比号:师:比是两个数相除关系的又一种形式,我们也可以把这些算式写成比的形式,你知道比的符号是什么吗?(课件出示史料)3、比中各部分的名称:师:比如6÷4写作:6﹕4读作:6比4(板书)师:你知道比中的各部分叫什么呢?(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指名口述,师板书)(2)结合板书,认识各比的各部分并求出各比的比值。6是这个比的前项,4是这个比的后项,﹕是比号,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着这个比的比值。1.5就是6比4的比值。比值可以用分数、小数、整数来表示。6﹕4=6÷4==1.54.把这些除法算式改写成比的形式(出示课件)比如:速度实际上就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40÷2=40﹕2=20单价实际上就是总价和数量的比值。9÷2=9﹕2=4.55、求比值。师:读出下列各比的前项、后项、并求出比值。(出示口算)12:46:321:735:730:6等师:我们知道了比的意义,你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