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育英小学吴艳霜【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传奇故事。这篇课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学情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感人文章,对于学生来说,父母的爱并不陌生,所以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体会文中的爱。文章中看似平实却感人的句段很多,人物的心理变化比较复杂。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入情入境,情有所动,有所悟,一定要引领学生潜心品文,去感悟人物的坚定信念,感受人物的饱满形象。五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课堂尽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比如让学生自主交流学习新的生字词,通过各种朗读体会这对父子的了不起。【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认读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2、能读懂课文,运用品词析句法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感悟父亲的“了不起”。3、能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以及他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组课文的第一篇文章,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2、小组交流生字学习情况3、小组汇报(1)生字词读音情况(2)难写易错字的提醒。师指导书写“爆”。4、交流思考的问题(1)地震中,父与子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2)引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三、课堂研学,感悟父亲的“了不起”。1、引读课文最后一段,学生质疑。预计生成研学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学法提示:(1)默读课文;(2)用“—”画出体现父亲了不起的句子,并作批注;(3)把你的发现与体会在小组内交流学习。2、小组汇报。后教策略预设:(一):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1)引导学生从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中体会父亲的坚定信念。(2)体会父亲心情的变化。(二):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1)为什么不直接写36小时,要从一系列数字写起?对比句子,指导朗读。(2)从对父亲的外貌描写中,体会父亲的了不起。(3)拓展延伸,小练笔(三)父亲与好心人、消防队长、警察的对话部分(1)体会父亲信守诺言,坚持挖掘的爱子之情。(2)走进父亲的内心,想象说话。四、回顾总结。从你们的话语中,让老师想起了这样一首小诗:总有一个人把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把我们环绕,这个人就是父亲。下节课让我们走进阿曼达,看看这样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又有一位怎样了不起的儿子。五、作业布置。1、搜集有关父爱的资料,进一步感受父爱的伟大。2、推荐阅读叶清晨的《奇迹的名字叫父亲》,朱自清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