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生态平衡》说课稿一、教材简析《维护生态平衡》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八课,这是在前七课甚础上进行学习的,可以说是前七课内容的延续、深化和总结,目的是为了让小学生认识到生态失衡的原因以及维护生态平衡的重用性,同时也为小学生从小打下保护环境的意识基础,便于更好的积极引导小学生在今后更好的、自觉的参与到维护生态平衡的行动中。二、教学内容本课围绕生态平衡这个主题,从建立概念(生态平衡)、列举实例(草原生态系统)、认识现状(沙尘暴),探讨保护(资料库)四个方面展开,于是有四大内容:建立生态平衡的概念,以草原生态系统为例了解人类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及后果的形成(沙尘暴),介绍保护生态平衡的途径,从而引导学生研讨保护生态平衡的方法。本课重点是懂得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同时也是本课的核心知识和核心内容,所以它是本课重点。难点是以草原生态系统为例,通过草原生态系统中三种主要的生物(草、兔、鹰)数量减少的原因分析得出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后果——沙尘暴的形成。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即生态系统。过程与方法: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四.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前,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准备。一是本单元的前七课的准备,学生已认识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生物与生存空间的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二是其他学科和学生日常在电视、网络等媒体所了解的认识提供。三是在制作生态瓶、改变生态瓶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到的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五.教学准备及教学安排课前收集大量关于生态平衡和失衡后的鲜明对比资料及沙尘暴频发的视频。本内容为一课时六.教学方法本课可采用三环五步教学方法,严格按照课前预习、预习反馈、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解疑解难、巩固延伸的模式进行。目的是为了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从而更好的去理解生态平衡维护的重要意义所在。七.教学过程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具体如下:(一)课前预习,引入新课:1、学生自己的话举例说明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群落的含义。2、说明: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3、提问:如果生态系统中的某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会怎样呢?(二)预习反馈学生:草原上的鹰、兔、草共同组成了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一旦某一生物数量有变化即会影响到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最终导致整个食物链和食物网出现问题,生态面临失衡的危险。(三)合作探究:草原的生态平衡:1、现在让我们以草原为例来研究有关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草原上常见的生物有鹰、兔和草,那么,这三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是怎样呢?(学生画出)2、设想一下:(1)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2)如果兔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3)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每个设想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然后再发表意见。学生:3、人类的哪些行为会造成鹰、兔或者草减少呢?在书19面表示出来。(可启发;为了经济发展,人们会采取哪些手段。)沙尘暴:1、阅读书20面有关沙尘暴的资料。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补充。2、引导学生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提示:(1)人类的哪些行为引起草原生态系统失衡?(2)这些行为的后果是什么?(3)最终结果是什么?3、小结:生态系统配合发展是不十分不易的,人类的许多行为都在破坏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4、拓展:大家深入分析一下目前许多的做法,并讨论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四)展示交流:(1)导致草、兔、鹰数量减少的原因:学生1:大量捕杀野生动物学生2:过度放牧学生3:环境污染等学生总结:人类的活动教师补充:自然原因导致(我国北方干旱少雨,植被一旦破坏不易恢复)(2)沙尘暴形成的原因:过度放牧、盲目开采、挖掘(五)解疑解难教师:生态平衡的形成不易,生态失衡后的恢复更难?介绍生物多样性对生态平衡维护的重要性。学生:列举不同的生物在自然界中所扮演的角色教师:生物存在理由及合理性,不能盲目的确定一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