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与人合作并进行交流,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教学重点: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知道与角的大小有关的因素。教学准备:圆形纸、三角板、五角星、活动角、白板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演示升国旗视频)师:从这个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师:在国旗上你看到了什么?师出示大五角星,谁能告诉老师,它为什么叫五角星呢?谁能来指一指它上面的角。(此处课件使用“聚光灯”功能突出显示五角星中的各个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北京奥运会为中国冠军升国旗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从实物中找角。师:不但五角星上面有角,生活中许多物体上面都有角,现在小朋友们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我们的身边哪些地方有角?(设计意图: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初步认识角。)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师出示圆形,让学生说一说在圆形上是否能找到角。拿出你准备好的圆形纸,你能折出一个角吗?小朋友手真巧,折出了许多不同的角,把你们折的角展示给大家看一看?角在哪呀?(设计意图:通过在圆上折角,让学生对角有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用你折的角的这个地方碰碰小脸,你有什么感觉?你再摸摸这两边,是怎样的?(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触摸感受角的顶点和边,突出了角的本质特征。)我们通过刚才折角、感觉角,我们知道角是什么样的了,(点课件出示角)角的各部分也有名称,刚才我们摸的尖尖的地方,我们叫它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此处课件使用“聚光灯”功能突出显示角的各部分组成)在折出的角上指一指自己角的顶点和边。3、判断是否是角课件出示,判断是否是角并让学生说出为什么不是角?(设计意图:通过判断所画角的正误,加深对角的认识。)4、画角下面我们来画一个正确的角。画角应该从哪开始呢?教师演示画角过程。电脑演示开口向不同方向的角。画完后标出角,起个名字叫∠1,教学生读作角1(设计意图:教师演示画角的方法,从而加深各部分名称的认识。)5、比较角的大小师:拿出准备好的角,同桌两个人比一比,谁的角大,谁的角小。说说是怎么比较的。(此处使用白板课件中“限制器”功能,直观的突出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设计意图:同桌利用准备好的学具,比较角的大小,使学具充分使用,同时突出学生探索的过程。)师总结比较方法。6、探讨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你能用吸管做一个活动的角吗?下面听老师的口令:把你的角变大,变大……,再把你的角变小,变小……你是怎么把角变大的?怎么变小的?(设计意图:利用吸管折角,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师: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口的大小有关。电脑出示:两个角,第一个角两条边比较短,第二个角两条边比较长。让学生猜一猜哪个角大。演示比较两个角,结果一样大。(此处使用白板中拖动副本功能,比较角的大小更加直观)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认为角的大小与什么无关?(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充分的引导,使学生自主发现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教师总结: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张口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出示儿歌:我是一个小小角,一个顶点两条边,要知我的大与小,要看张口不看边。](儿歌中第二句和第四句使用突出显示其功能,即强调了角的各部分组成又强调怎样比较角的大小。)(设计意图:儿歌学生喜闻乐见,琅琅上口,激发学生兴趣,方便记忆。)三、质疑问难,解答疑惑对于角的知识,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设计意图:给学生质疑的机会,解答学生的疑惑。)如果没有问题了,我们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