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说课材料哈尔滨市尚志市亚布力镇中学邱萍一、说教材“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框是《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的内容,是马克思唯物辩证法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对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内容起着指导作用。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发展的实质,明确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分析剖析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中的实例,领会发展的普遍性原理。通过具体实例,分析理解发展的实质。让学生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和处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具有辨别易错易混点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列举事例,主动探究,交流探讨,归纳提升。创设情境,引入探究自主合作学习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让学生认同并自觉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并学会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好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发展的实质教学难点:运动、变化、发展三者关系二、说学生高二的学生刚刚接触到哲学,抽象思维的能力不强,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大量生动的事例,这样可以调动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并且高二学生求知欲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是他们对事物认识往往存在偏激,这需要正确引导。如不正确引导,对发展观不能有一个完整认识。三、说教法、学法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本课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高中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具备小组合作的意识,有渴望展示并获得肯定的精神需求,根据这种情况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形成现代学习方式。四、说教学程序【情景导入】多媒体播放1949~1950年和2009年国庆阅兵仪式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并感悟祖国变化导入本课【讲授新课】第一框题世界是永恒发展的【问题情境】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物演化史(青蛙成长和人的演化过程)【问题探究】这些变化过程说明了什么?设计意图:探究中生成知识1、自然界是发展的【问题情境】播放视频中国社会巨变(八国联军侵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民生)【问题探究】回顾20世纪中国的历史,你能体会到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吗?20世纪人类社会的巨大发展对你有什么启示?(结合自己感受到的变化谈谈)设计意图: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历史回顾,并能很好的感悟社会是变化发展的。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教师:如果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忽视生产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往往会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针对这一问题,胡锦涛主席特别阐述了要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分析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指出:党提出“又好又快”发展,这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就是强调我们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请学生上台展示相关资料。学生:展示“生态文明”首次被写入十七大报告的资料。概括出结论: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展示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牢固树立环保意识,体会“人的认识也是发展的”道理。教师: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而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构成哲学上讲的什么?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也就是发展的普遍性一、发展的普遍性展示两幅图片:袁世凯称帝(倒退下降的变化)和新中国成立(前进上升的变化)。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这两种变化都是发展吗?变化能等同于发展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热烈讨论。教师随机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相同点:都表明事物不是静止的,承认了绝对运动变化。不同:运动中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也有下降的、向后的、退步的)。发展:是具有向前、进步、上升性质的变化,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探究的积极性和热情。引出二、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发展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