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原地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实心球是初中田径教学中的基本内容之一,双手头上掷实心球同时也是我们韶关市中考素质类五项之一。为落实课程标准,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八年级学生心理、生理和认知规律、身体各项素质正处于身体快速增长期特点,通过实心球投掷练习,着重发展学生的投掷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肌肉爆发力。本节课为实心球单元教学的第3次课,采用多层次、多目标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的能力,教师做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观察者,使学生在玩中有乐,乐中有趣,趣中有练,练中有悟,悟中有创,形成双主体发展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体育课的快乐。二、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和认知能力及自学、探究能力。所以,针对这一特点,通过诱导练习、完整练习、探究学习、限制线和分层教学,使学生尽快的从动作的泛化阶段过渡到巩固阶段,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安全意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通过动物模仿,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评价、分组评价、师生互评,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和心理与社会适应的教学目标。三、学情分析1、八年级学生运动能力、性格和爱好都有了很大的差异,女生文静,男生好动,一些带有表演性、模仿性的练习,学生有很大的兴趣;部分女生往往会表现出怕羞的一面,而男生则会无所顾忌发挥自己的想象。2、从以往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大多不喜欢上投掷课,一是嫌器械又脏又重,二是嫌练习的形式单调乏味。如何才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与练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品质呢?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以实心球贯穿全课,设计了实心球的各种投法、游戏来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并采用“小群体”学习的组织形式来保证课的目标的实现。3、在这个阶段加强对学生的互动合作,以及团队精神的培养。鉴于上述分析,针对本课教学内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四、教学目标1、运动参与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和行为,自觉参与学习。2、运动技能目标:通过情景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正确的投掷方法。3、身体健康目标: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敏性。4、心理健康目标: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的品质。5、社会适应目标:在集体活动中提高群体意识,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五、组织教法教法:采用直观、诱导、互动、游戏、自主创新等多种教学方法,创设活动场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学法: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学生间的互动合作,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进行自主练习,掌握投掷的正确方法。六、重点与难点1、重点:自下而上的用力顺序2、难点:瞬间的爆发用力、快速挥臂向前掷球七、教学流程激趣导课→热身操→诱导练习→初步体验→完整动作练习→限制按水平→限制线练习→分层练习→游戏“传球接力”。八、教学过程(见教案表)1、准备部分:利用中考的素质类5个项目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教学,通过绕场慢跑、绕球蛇形跑、徒手操、双人球操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同时使学生身体主要肌肉、关节和韧带得到充分活动;也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基本部分。2、基本部分:学生经过单人徒手、双人徒手练习后,反复练习诱导练习,使学生初步体会自下而上全身全身协调用力掷球感觉,为学生练习持球练习提供有力条件;通过清晰、简洁动作要领口诀,使学生对完整动作及如何用力有了初步概念和感觉,为尽快进入动作的泛化阶段提供条件;通过小组探究最佳出手角度、使用限制线,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动作技术要领的良好习惯,更好的引导了投掷动作从泛化阶段向动作巩固阶段有效过渡;按水平分层练习,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展现自我、肯定自我,增强学生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