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真情表达策略研究”结题报告涪陵区龙桥街道北拱小学课题组为了促进学校长足发展、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的期盼和我校教育教学实际,提炼和设计了“小学生作文真情表达策略研究”课题方案。此课题方案,经过立项申请,报涪陵区龙桥街道教育管理中心审批,获准立项(涪龙教管【2013】29号)。本课题研究遵循“人格科学”、“道德教育论”等科学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主要研究了小学生作文真情表达的内涵、特征、方法、策略以及评价等方面的内容经过一年来的实践研究,于2014年12月底完成了课题研究,进行了资料收集整理、成果物化与理论的提升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现报告如下。一、问题(一)顺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就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上,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我愿写”和“我会写”。《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就是要从成全学生的生命出发,使作文成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文字、放飞想象、袒露心灵的途径和方式。只有张扬个性,才有可能不断推陈出新。(二)扭转我校作文教学现状的需要目前,我校作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首先是作文教学的功利性太强,教师为考试而教,无序性和随意性太强。其次是学生对生活接触太少,感悟肤浅,学生作文内容单一、语言苍白、毫无感情抒发;有的寻章摘句,机械模仿甚至胡编乱造,感情失真失度。学生对付作文1形成了“套子”模式,如思维套子,选材套子等。学生作文缺少的是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所以,我校开展小学生作文真情表达策略研究,试图从“情感”角度入手,优化作文教学,让作文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记录孩子人生的“史记”,让学生在作文中创造、宣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不断地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向,使自己情感健康发展。二、方法“小学生作文真情表达策略研究”历时一年,历经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主要采用了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等方法。为使课题研究工作得以正常、持久而有效地开展,达到预定的目标,采用了以下方法。(一)学校1、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理解支持学校将课题研究工作作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促进学校有序发展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确保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深入开展了宣传发动工作。2013年10月,“小学生作文真情表达策略研究”成功开题,全面进入了课题实施阶段。通过家长会宣讲、国旗下讲话、教师会、学生会、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作文真情表达策略研究的内涵、目的、意义、方法与策略,营造真情表达研究的氛围,使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深入民心,最大限度地争取教师、学生、家长与社会的理解、支持、关注与参与。2、健全科研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加强课题研究工作的领导与指导,确保研究工作有序开展,经校务会研究,在教师大会上讨论通过,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课题指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和后勤保障小组。做到分工不分家、责任到人,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了解研究现状、交流研究心得、探讨研究困惑、调整研究方案及进程。3、加强制度建设,确保研究有序我校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为使课题研究工作正常、持久、有序而高效地开展,为2使课题研究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成效,我校建立健全了课题研究的规章制度:课题管理意见、校本教研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师常规管理考核细则、教育教学与教研成果奖励办法等。通过制度的建立,使研究工作开展有序,执行有据。把课题研究情况纳入教师评先选优、晋职晋级、绩效考核与学生的综合考评之中,充分调动师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4、邀请专家领导,狠抓师资培训学校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一是邀请涪陵区教科所领导和专家曾永智、张光荣等到我校进行课题理论培训、实地指导与过程督导;二是得到了我校督学郭吉芳的悉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