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阅读教学对话理念的一点思考攸县莲塘坳镇银坑中学宁书华【摘要】语文是一门深奥的课程,在这广阔神奇的语言天地里,我们可以与古人、伟人、巨大,与自然、社会进行心理的对话与精神的沟通。通过对话可以内化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孩子们对世界的向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对人类的关注。【关键词】本质作用特点语文是一门让人心潮澎湃,无限激动的课程。在这广阔神奇的语言天地里,我们可以与古人、伟人、巨大,与自然、社会进行心理的对话与精神的沟通。通过对话,优秀的言语作品内化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孩子们对世界的向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对人类的关注。一、从对话理论看语文教学的本质语文是人的生活世界,就是我——你之间的对话(这是“你”也可以是人的自我)。对话揭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语文教学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人与他人或自己之间的对话。“对话”虽然与一般的谈话活动一样都属于言语活动,但是对话却在他特殊的构成条件:对话双方必须是平等的,彼此的态度都必须是真诚的,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话,双方都能达到一种经过相互交融,而形成的新的精神境界。语文教学实际上是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激励并促成学生与课文作者的对话、与自己及他人的对话。语文教学是通过对话学习对话,学会对话。读写听说是对话的形态,也是学习对话的方式。例如读,意义并不是客观地先在于文本之中,而是读者读出来的,或者说是在读中生成的。读的过程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提问、回答、质疑、反驳、肯定、否定、赞成、批评的过程,读的结果是读者与文本对话双方达到的视界交融。二、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朱光潜先生在一篇论陶渊明的文章里,对陶诗民“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作了这样的阐释与发挥,读书就是“打破现在的界限而游心与千载”,以发现“可尚友的古人”,借“遗烈”的英魂使自己“感发兴起”,1读书的过程也是一个“物我的回响交流”的过程。读书确实是与“友人”晤对交流。其奇妙之处,正在它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与千年之远、万仞之遥的“友人”进行交谈,而且可以自由选择,只同与自己想谈与愿意谈的“友人”交往。这是精神的自由交流,是心灵的对话与撞击。如果读书的人是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书的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化传递、精神传递的过程,交谈的对方层次越高,所能达到的精神境界也就越高。这样的读书交友就构成了对现实的一种精神超越。因此,读书即交友,是朋友间的对话。既是“对话”,就不是单向的作者向读者的灌输和读者的被动接受,读者也会有“回响”,也就是说,读者也可以对作品从而做作出自己的创造性阐释,从而在某些方面“发现”了作者,这就是读者在阅读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的表现。而这样的“发现”也是对自我的一个“发现”,是对自己潜在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的一种激发。因此,阅读活动实际上是通过与作者的对话达到对作者与自我的双重“发现”,最终达到知识的传递与精神和升华。三、中学生阅读过程中对话的特点中学生的阅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阅读教育,也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其特殊的阅读活动。其特殊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中学生的阅读有一定的教育目的,他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是在教师参与的,这就是有了教师与作者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第二,中学生阅读的教材或文体是按一定的教育理念与体系编写的,这就有了编者的参与,从而形成了编者与作者的对话,编者与学生的对话,以及编者与教师的对话。第三,中学生阅读是在一个教育集体中进行的,这就有了同学之间的对话。这样的多重对话,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以每一个学生个体作文阅读主体与文本的对话为中心的,其他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编者与学生的对话,同学之间的对话,都是为了给学生个体的阅读(对话)营造一个良性的语言环境,提供某种条件,而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2参考文献: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年第八期2、《人民教育》2006年第五期3、《自由学习》罗杰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