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四精神到西柏坡精神从五四精神到西柏坡精神,鼓舞了几代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流血牺牲,彻底改变了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这些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这些革命传统与时俱进,在新时期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1)、五四精神1919年5月4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和广大学生为了抗议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肆意损害中国权益.为了反对亲日派卖国贼,火烧赵家楼,痛殴卖国贼.率先点燃反帝爱国火焰,发动了彪炳青史的五四爱国运动。这场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五四运动也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其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2)井冈山精神1927年,毛泽东、朱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在井冈山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点燃了中国革命星星之火,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斗多次粉碎了国民党围剿,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刻,井冈山根据地在建立革命武装、深入土地革命、加强政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一代英豪培育了凝聚中华民族之魂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的主要内涵是峰定的革命信念、自力更生、英勇奋战、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井冈山精神的精髓是对革命理想信念的坚定不移和不懈追求,本质是一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显著特征是它的开创性和奠基性。(3)、长征精神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损失过半,转向敌人统治空虚的贵州。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会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激战腊子口。爬雪山,过草地,挖野菜,吃草跟,终于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到达陕北。正是在这种艰苦卓绝的过程中,形成了荡气回肠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乐于吃苦,不畏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求真务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最显著特点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险,不畏困难,不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的崇高表现。(4)、延安精神延安是革命的圣地,是中共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中心指挥部。在1935年到1948年的13年艰苦岁月里,中共以顽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战胜种种困难,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并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和重点进攻,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共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其实质就是延安精神。坚定的正确信念,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态度,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党群一心,军民一致,官兵平等的民族团结精神,构成了延安精神。(5)、西柏坡精神,西柏坡,河北平山县一个偏僻小山村。194&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机关来到西柏坡。从此,这个小山村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在这里,党中央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伟大论断,规划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丌始了由农村转向从城市、有夺取政权转向建设国家的历史转变。西柏坡精神的主要内涵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依靠群众,为民创业和守业。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这一精神的主题。它包含着继续革命、再创大业的深邃思想。39.(60分)1材料一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材料二红军长征路线图(1)列举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地形区。(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