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区的开发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明确淝水之战的时间、背景、经过和影响。学习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水利、手工业等发展较快的史实。通过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了解到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及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南迁人口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上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促成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分组研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进一步了解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通过图例读地图,感知历史地图中一些直观的有效信息。2.组织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另一方面用“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3.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话题:“假如我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会不会南迁?”让学生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的严重程度,并对新知识进行迁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引导学生关注本地区在历史上的发展情况。(四)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处理本课的主题是“江南地区的开发”。本课的重点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和原因。本课的难点是内容多、头绪多,教学重点内容不突出。从三国以来,江南地区逐步得到了开发,表现在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农业的发展和进步,手工业的发展等方面。原因主要是东汉末年以来政治不稳定,加上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北方长期战乱,造成大量人口南迁,南迁人口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1采用小组先研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从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情况入手,突出“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教学内容。以引导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为主线,将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淝水之战视为背景原因来处理,突破本课难点。二、教学方法问题解决、自学讨论法(一)课前导学了解本地区是否经历过这次开发,有什么历史的痕迹?(二)教学渗透点1.学生分小组研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解决几个问题,进一步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同时训练学生阅读历史地图的技能,并关注自己家乡在历史上的发展情况。2.组织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这段历史的兴趣,通过历史事实使学生获得只有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才能发展经济的情感认识。三、教学资源《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上)教学过程学生活动引入新课师生互致问候。“开发”是一个在我们日常交流中比较常用的词语。今天老师要看看同学们的大脑中储存了多少个带“开发”的词语或短语?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含有“开发”的词语或短语。大家说了这么多含“开发”的词语和短语,可什么是“开发”呢?“开发”就是发掘、挖掘、利用各种资源、条件,有目的地进行发展的行动。因此开发的重点在发展,开发意味着发展。今天我们来学习了解1500年前我国历史上的一次大的开发行动——“江南地区的开发”。板书: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引导学生思考并解释“开发”一词的含义。南地区的开发1.历史上这次江南地区的开发情况如何?请同学们打开地图册的第24页。以4人小组为单位一起研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解决两个问题:(1)江南地区的地理范围。(2)本次开发取得了哪些成果?学生分小组阅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2共同解决相关的问题,或发现疑问。2.小组之间交流研读成果。关于江南地区的地理范围,注意指导学生通过图例来分析本课所指的江南地区的地理范围。关于江南地区的开发成果,在指导学生看图例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全面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情况,并指导学生归类整理。归纳并板书(1)组织学生充分交流。让学生在反复读图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准确把握江南地区的概念。让学生在图上获取江南地区开发的成果,即表现在:兴修水利、水稻的种植面积扩大、手工业有了发展等信息。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进一步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