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说课设计望欣园小学刘玉红《尊严》的说课设计一、说教材:《尊严》是四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文,题目简单却耐人寻味,它摘自于杰克逊大叔对年轻人的一句评价语中。课文讲述了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尊严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暗线,文中没有空洞地阐述尊严的含义,而是蕴涵在这个年轻人的故事中最终得出他是个有尊严的人。课文对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见于课文中,这些语句生动地表现了年轻人自尊、自立、自强的人格品质。另外除了正面描写外,作者多处采用了侧面烘托,如:其他逃难者的表现和杰克逊大叔的评价等。特别值得揣摩的是杰克逊对女儿说的那句话:“别看他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二、说学生:我班学生通过近四年的阅读学习与训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基本能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具有一定的自读理解能力,但本篇课文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对于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这类写人的文章接触不多,对“尊严”了解较少,所以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故事并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让人感动泪流,但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深远,特别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正是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之际,对尊严话题的探讨具有现实意义。三、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目标根据这篇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及四年级段的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要关注课堂中的字词教学;能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句意;能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有自己的感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等阶段要求。我为课文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写14个生字。2、能通过把哈默与其他难民进行比较,从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等描写中体会到人物自尊的品格。3、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朗读课文,体悟哈默的品格,明白“自尊者自立”的道理,受到情感的熏陶。(二)教学重难点: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句意相对而言有些困难。所以,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分别定位在以下两个方面。教学重点:通过抓住哈默的言行、神态,体会他自尊的可贵品质。教学难点: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将来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句话的含义。四、说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极力体现框架设计的理念。整合“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与“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转变为“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变过去的“教学程序”为“学习活动程序”。从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考虑,教学艺术的真谛在于运用适当、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让学生学会从文本中了解信息,感悟到情的含蕴。本文教学的着力点就在于让学生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中去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得到情的熏陶。文章教学主要采用比较法,让学生拿普通难民的表现与年轻人的表现进行对比,突现出年轻人与众不同的思想境界,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内化为自己生活的风向标,指引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我的教学流程是:一:创设情境,感受饥饿、困乏。借助媒体或课件等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自然灾害带给人们的无情的损害、灾害。人们由于遭灾而饥饿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灾难带给人们的痛苦,进入情境。教师引导谈话:假如你是逃难人之一,有人把食物送到面前,你会怎样做?导入课文内容。二:默读课文,感知、了解课文内容。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说第一节,并请学生概括年轻人怎么做?年轻人不愿意不劳而获,他要用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此处学生对这一句话的完整概括就是对整篇课文内容的全面把握)三:阅读研讨,体会“尊严”1、启发学生抓住矛盾质疑深入理解课文:年轻人是否不如其他逃难人那么饥饿呢?默读课文,来找到相关语句,体会年轻人的饥饿和困乏。2、引读串讲年轻人的语言:说说从他的言行中,体会到了什么?3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