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心得体会通过学习建构主义理论,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主要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在具体情境中形成的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来获取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优化完善认知结构,获得自身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作为学习所必需的四大要素。强调学生既是认知的主体,而且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来源,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支持者、引路人、评价者。学生应该认识到自己拥有解决问题的自主权,通过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综合评价等方式,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的积极建构者,逐步提高自控能力,学会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见,这种理论对于培养自主学习者,培养适应21世纪的新型的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构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我们要以素质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从语言学的教育目标出发,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以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主动发展、培养个性为宗旨,来构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我认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生物界及其规律的教与学的和谐统一的过程式的情境化的教学。该模式由以下要素构成:1创设自主学习环境,创设自主学习氛围。(1)重建新型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新型关系。教师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尤其要以一颗真挚的爱心,去接近那些后进生,请不要忘记,爱因斯坦、牛顿曾是“笨孩子”,后来却成了伟大的科学家!更要记住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学生在与人的交往中,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亲情与友爱,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帮助,学生就能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让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2)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深入研究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因势利导,最优化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发展。1)创设客观探究情境,包括各种直观情境、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等。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学得生动活泼,学得主动,智能得到发展。2)创设智力情境,包括各种问题情境等。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找到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确定学生的“最佳发展高度”,设置问题情境,可促进新知识迅速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中。例如,如果讲述一般过去时时,就要创设一个过去的情景,比如拿一个过去的日历,在与今天相比较,找出异同点,确定时态后再着手句型,分两种情形,系动词和行为动词的区别,把静态与动态溶于句型之中。除设置时间情境外,还可创设动态与静态的情景,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想象力,促进探索、思考等活动,促进认知结构的修正与完善。例如,学生往往把动词的过去式在疑问句和否定句中没有变为原形,这时就给他们设置一个情景,与一般现在时作比较,开始时有很多学生做错了,但通过集中纠正,学生就能清晰的掌握了,因此,情景的创设显现出尤为的重要。(3)创设参与情境,实现自主学习。我们要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1)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2)还给学生质疑的权利。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欢迎学生争辩,欢迎学生发表独立见解,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3)指导学生求知方法。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4)开放自主学习的空间,改变传统座位排序,采取马蹄型、花朵型等座位排序,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针对特定的学习内容,确定最佳的合作学习形式。如学习发散思维的内容,以小组内部的协作为宜。2“自主学习”基本模式这种模式不是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对一个知识点学习的模式。(1)探索。探索是学生试图发现、寻求、追究事实、现象及其规律的行为。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素材,设计探究问题,指导探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