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小学生情感的培养内容提要:小学生情感品质的一般特点:一、幼稚却善于表现.二、多彩而不成熟.三、冲动而又难于控制.小学生情感的培养的途径:一、提高认识能力,正确评价自我(一)是对现实生活意义的认识。(二)是对自我的认识。二、选择最佳途径,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一)、生活即教育1、让社会实践活动充实孩子的生活2、让合作、探究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3、尽量让班级主题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二)、创设道德情景,满足学生的情景体验1、主题研讨2、置换角色三、创设教育情境,陶冶小学生的社会情感(一)、为人师表(二)、潜移默化(三)、美术熏陶四、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互动五、扩大知识面,提高认识水平。关键词:情感、培养、丰富、遵循、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一般都要遵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①的过程。小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是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日益丰富的,是他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它与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一样,对学生的学习起作用,对他们的智力开发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②可见,情感是推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巨大精神动力。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冷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③这说明教育不能重智轻情,必须着力培养具有丰富情感的学生。儿童的情感是在活动和人际交往中形成与发展的,伴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情感品质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出现以下一些特点:一、幼稚却善于表现小学生天真活泼,情感丰富,易于外露内心的感受。他们表达出来的情绪通常是他们纯真的情感的自然流露,情绪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较为一致,较少有文饰和内隐成分。然而,小学生的情感表达往往带有较强的情境性,情感表达的方式比较单纯,情感易于外露,不善于掩饰。遇到高兴、令自己满意的事情就手舞足蹈,神采飞扬;而遇到不高兴、令自己失望的事情则垂头丧气,黯然神伤。他们对自己的情感表现和可能的后果还没有清楚的认识。二、多彩而不成熟进入小学后,学习成了儿童生活的基本内容,学校成了儿童的主要活动场所。儿童的生活接触面扩大了,新的活动、新鲜事物使儿童的情感内容丰富起来,在性质上也有变化。然而,尽管小学生情感体验的内容日渐丰富,与道德、理智、审美活动相联系的高级情感也逐步得到发展,但是,小学生情感还不够稳定,他们的情绪常随情境的变化而迅速变化,特别是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很容易出现情绪上的紊乱。三、冲动而又难于控制低年级学生的情绪体验强烈而迅速,遇到较小的刺激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反应。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头脑还不够冷静,不能客观地分析问题,不能主动地调整自己的看法和态度,纠正认识上的偏差,不知道如何排解消极不良情绪的困扰,这往往致使他们不能很好地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自我调节。由此可知,情感因素在学习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情感关系到教育的成败,要真正使学生获得认识,必须在情感上打动他们,这样,他们才能够把认识运用于实践,指导他们的行动,才能够使他们持之以恒。情感还是意志的推动力,只有不断地强化情感体验,动机才会越来越明确,意志力才会不断增强。因此,应该遵循小学生情感发展的规律,有效地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情感。一、提高认识能力,正确评价自我情绪总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面对同样的事情,由于个人的认识不同,产生的态度就不同,因此而产生的情绪也就不同。小学生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情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现实生活意义的认识。小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意义认识正确,就会热爱生活,坦然面对生活、学习和交往中遇到的困难和遭受的挫折。小学生最初对现实生活意义的认识是入学后才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思考世界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活着,活着的意义何在,怎样才能成为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通过对社会中先进人物、先进事物的学习,逐步培养小学生的认识能力,树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