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都来做音乐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演唱歌曲《锣鼓歌》教学目标:演唱歌曲《锣鼓歌》,让孩子和锣鼓成为好朋友,从看、听、敲、表演等几方面认识锣鼓的形状,感受锣鼓的音色、音量,认识音乐中的力度符号,并能运用到歌曲中。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运用锣鼓为歌曲伴奏。2、认识音乐中的力度符号,并运用到歌曲中。一、组织教学二、强弱练习1、跟老师拍手2、唱强弱歌三、新歌教学一)新课导入:小朋友,今天仝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精彩的河南民间锣鼓歌舞表演,你们看——怎么样,你们觉得如何?(学生说)谁来模仿几个动作,让我们也来开开眼界。(学生模仿)河南的民间锣鼓可有名了,象这样的表演还有几百人共同表演的呢!他们还去过外国交流演出呢!厉害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河南民歌《锣鼓歌》。二)听范唱听我唱一唱,你发现锣和鼓的声音了吗?三)感受强弱1、学生说锣鼓的声音2、你知道哪些声音强,哪些声音弱吗?3、学生听录音唱4、学生模仿5、练习锣鼓的强弱四)感受歌曲1、跟着音乐拍强弱2、用“lu”轻声唱旋律3、用“dong”轻声唱旋律五、读歌词1、师带读2、生读3、分角色读六、唱词1、默唱2、轻声唱3、师指导唱4、全班有感情唱5、分角色唱16、指名唱7、表演唱七、乐器表演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演唱歌曲《箫》教学目标1、认识我国的民族乐器——箫。2、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箫》。3、分小组自由表演歌曲。教学重难点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一、情境导入:讲解箫的制作原料、方法二、寓教于乐1、聆听歌曲,随着歌声轻轻拍手,感受节拍、旋律提问:歌曲讲述了一件什么事?2、再听歌曲感受旋律3、老师范唱4、教读歌词有感情的朗读歌词5、教唱歌词重点教唱最后一句6、完整地唱歌曲。三、创造表现1、引导学生庆祝学会歌后的心情,并加上动作。2、演唱比赛3、学生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表演四、总结、下课第三课时2教学内容:听赏打击合奏《鸭子拌嘴》教学目的:1、通过听赏打击合奏《鸭子拌嘴》,使学生初步接触并喜欢民间音乐。2、通过介绍我国丰富的打击乐器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孩子们知道各种丰富的音响能生动地表达一定内容。教学重点:认识打击乐器教学难点:听便乐器的音色,并用乐器表现动物的形象。教具:鸭子拌嘴动画课件、录音机、碰铃、三角铁、舞板、双响筒、小鼓、铃鼓、锣、镲。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律动。老师和学生听音乐做律动2、游戏。师:老是这有一棵打击乐树,请同学到树上找出上节课认识的打击乐器(碰铃、三角铁、舞板、双响筒、小鼓、铃鼓等)学生认识打击乐器并做节奏回声游戏。通过听辨,学生进一步熟悉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及名称。3、检查学生模仿、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新年好》伴奏。(二)新课1、师介绍打击乐器-----锣、镲2、出示课题------《鸭子拌嘴》师:同学们知道拌嘴什么意思吗?生:拌嘴是吵架的意思。3、学生带着鸭子拌嘴这个问题出听全曲。(生听完谈自己的想象,有的还编成小故事说出来)34、看动画片《鸭子拌嘴》,要求学生边看画面,边听音乐,并说出听到乐曲中有哪些打击乐器。生:有锣朋友和镲朋友的声音。师:这首乐曲描写一群小鸭子(用小镲演奏)、大鸭子(用大镲演奏)清早走出舍门来到池塘,戏水打闹,饶舌拌嘴,然后心满意足摇摇摆摆回窝去的生动情景。5、创作活动(1)老师引导学生进行铺垫练习了,利用形象思维,启发学生自觉进行节奏片段创作。师:请同学们用自制打击乐器发出的声音,来表现一只小狗在啃骨头的声音;一只小老鼠在偷吃东西的声音。(2)学生用自制打击乐器所发出的声音来表现一定的音乐形象后,创作一首自己的《鸭子拌嘴》,边看画面边创作。师用小镲表现小鸭子并用录音机录制。(3)播放师生共同创作的《鸭子拌嘴》通过听赏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空间。6、再次听赏《鸭子拌嘴》老师要求学生用自己创作的《鸭子拌嘴》和此曲作比较,鼓励学生多学音乐知识,将来就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三)小结:希望同学们在以后听赏乐曲时,都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在音乐的天空中翱翔。(四)下课:播放《鸭子拌嘴》音乐,学生变成一个个小鸭子走出教室。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