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有行为问题的学生做个别辅导的案例班主任工作不仅牵涉面广,业务性强,而且非常繁琐,特别容易陷入琐碎的工作中而难以脱身。因此运用适当的德育途径与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多给一些成功机会。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以强制和粗暴的方法使学生服从命令,只能把学生变成驯服的羊羔,或者逼着他们带着不满,从紧张、回避走向欺骗、反抗。能够约束人们不再重蹈覆辙的惟一缰绳是内省的自尊和自制,它的本质是一种对自己的珍惜。多给学困生一些宽容,多给一些鼓励,多给些成功的机会,让他们适应挫折,在挫折中站起来,和其他同学一样充满自信地学习、生活与交往。这是我根据多年班主任实践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所得的一点心得体会。学困生令人头疼,教师对他往往是过多的批评、指责,同学们瞧不起他们。家长不是打就是唉声叹气地数落他们。他们对自己已失去了信心,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对这些待进生我以前往往采取简单处理方法:在班级中批评指责一番,然后请家长来校。这些学生回家后免不了一顿打。通过心理辅导培训班的学习,对我启发颇大,改变了我的观念,给我帮助待进生工作指明了一条道路。我班上有一名学生,他语文成绩非常差,每次都不合格,作业经常不按时按量完成,字迹歪歪斜斜,上课心不在焉。问他问题一问三不知,呆在那里看着你,我气得想在全班面前批评他。但我认识到当众批评他的想法与做法都是违背心理学原则的,可能会刺伤了他的自尊心,他怎么会接受我的教育呢?于是我根据尊重学生的原则,多给他一些鼓励,并找出该待进生后进的原因。该生的父母亲都在外地打工,长期不回家,现在由他奶奶抚养。在期中练习时,他考得全班最差,经常受到家长的批评与指责,使他在学习上失去了兴趣,对学习、考试有了“恐惧症”。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样会使他的自尊心受伤害并丧失信心。尤其是小学生,心理处在成长期,还很不成熟,缺乏克服困难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这就影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我决心试用心理辅导方法帮助该生治心病。首先,我保护这位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他的自信心,用“爱”取代“嫌”,以“心药”治“心病”。由于这位学生成绩差,性格活泼好动、记忆能力差,学习差,一些家长就不愿让自己的孩子与他玩耍,造成了自卑心理。许多同学不愿与他一起活动,这样表现自我的机会逐渐丧失,时间一长,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认为自己没有一点优点。为此,我首先动员班干部与他结对子,活动时带着他一起参与,同时又鼓励该生“放下包袱,展示自我,让同学对你刮目相看,老师相信你能做到。”同时挖掘该生身上闪光点。一次我发现教室的图书角上多了几本新书,经过调查,原来该生发现班级中的图书角上的书籍不够吸引同学,不声不响地从家里带来了两本新书。我马上在班上表扬了他,并让他担任图书管理员,同学们对他的看法逐渐改变了。对于该生来说获得了成功的欢乐,体验到胜利的欣慰,消除了自卑感,增强了自信心。其次,事实证明:针对待进生兴趣特长,心态特点,从多方面渠道创设条件,给待进生以众多表现机会,使他们自身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使他们获得成功,转化工作一定会有明显效果。尊重个性,走进心灵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优劣,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翰无比。这是一位哲人对“宽容”最生动直观的诠释。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但是,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置身于居高临下的位置而过分严厉,使学生只能被迫接受而屈服,实际上是口服心不服。那些学生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而与教师对抗。岂不知,在很多时候,教师的宽容能够化作一股力量,激励学生自省、自律、自强,从而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作为一名教师我更能体会到,宽容不但是一种仁慈和关爱,更是一种信任和激励。记得有一次在做小练习时,我发现平时学习最让我放心的一个学生在翻书看,当他抬头看我的时候,正看见我望着他,我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皱着眉用疑惑的眼光看着他,他马上把书合了起来。红着脸低下了头,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