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一个素材写遍天(写最熟悉的事,抒最真挚的情)安徽近11年作文题目或包含“我”,或以“我”为视角来写身边人,身边事,都是以“我”为中心,抒发“我”的所思所感。那么,中考作文以“我”为核心,必然会辐射出与“我”有关的人和事,如下图解读:这么多题目,写作对象都聚焦于“我”,让考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类别不外乎写人叙事类、师生情、教育引导类,这些类别都是围绕“我”来抒写身边的人或事。平时的写作不也经常围绕这些类别进行写作吗?所以在短暂紧张的考场上何不将自己曾写过的优秀作文改头换面搬上考场?既节约时间,又心中有数!准备3~5篇不同类型的精品习作,最好是与安徽常考三大主题“写人叙事类”“师生情”“教育引导类”相关。“写人叙事类”可以储备父亲篇、母亲篇、外婆奶奶篇、外公姥爷篇、老师篇、同学篇,最后再加上一篇写陌生人的;“教育引导类”可以储备自己成长路上父母、老师对自己的教育引导,或者自己通过某件事得到了启发的文章等。然后结合下面介绍的八种变式技巧,采用“微调与改编”的方法,以适应考场作文的要求,造就一篇全新的考场佳作。变式技巧点拨1.换标题法。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往往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变式作文中换标题是最基本的方法。如果中考作文题的选材、主题等与自己储备的优秀习作相近,这时就无需“大动干戈”,而是将作文题目更换一下,将文内的词句稍作改动与新题目相呼应即可。假如中考作文题的选材、主题等与自己平时的优秀习作相差甚远,那就还需要借助其他的方法来进行变式。2.“扣题改头”法。“头”,即作文的开头,就是要紧扣文题,对作文的开头进行适当修改,甚至重新写作。这样的开头,才能符合新作文的要求,才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3.题记揭示主旨法。翻阅近年来的中考佳作,发现不少考生都把撰写题记作为提升个人作文档次的一种写作技巧。题记是写在文章的题目下面、正文之前的一段言简意赅的文字,它一般具有意蕴丰厚、情味绵长、语句精美等特点,倍受阅卷老师的青睐。一篇文采飞扬的正文,再加上一段精练出彩的题记,就像画家“画龙点睛”一样,必能使文章通篇生辉,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4.段首总领法或段尾总结法。考场作文,每个段落层次要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主旨句,如果将主旨句放在段首,就叫段首总领法;如果将主旨句放在段尾,就叫段尾总结法。变式作文要适应新的作文的主题,新增段首总领句和段尾总结句则是扣题最紧密的修改方法。5.“扣题换尾”法。“尾”,即作文的结尾,就是根据文题,对原来的结尾进行适当的修改,甚至重写,用简洁的语言表明文章的主题。这样的结尾,才能符合新作文的要求,才能确保作文不跑题。6.增改语句法。主体部分,有些词语或句子不符合新文题的要求,则应去掉;反之则要增加细节描写。写同一件事,因为扣题的关系,需要的主旨不一样,语句描写的详略就会不一样。比如同样是和爸爸下棋,如果要突出自己挫败后知道人生难免有失败,就要详细写自己失败后的感受和爸爸的开导;如果要突出自己在下棋中懂得了以退为进、顾全大局的道理,就要突出下棋的过程和爸爸用下棋教给自己的做人的道理。总之,一切是为新作文的主题服务的。7.修改感悟法。叙事之后,一般要采用抒情或议论的方式结尾,从而深化作文的主题。同一件事情,可以从不同角度得出不同的感悟。因此,作文的结尾要针对作文的主题进行适当调整,甚至重新写作。这样的感悟,才能更贴近主题,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8.调整写作顺序法。包括调整个别句子的顺序和调整全文的顺序。根据行文需要,为突出某个意思可以调整句子顺序,以增强表达效果。一个好的材料,叙事的方式多种多样。按时间发展顺序叙事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如果采用倒叙,“结局”开场,则更能吸引阅卷老师;如果将情节描写得一波三折,则更能增添叙事的生动性;如果巧设伏笔,则更能彰显叙事的技巧。根据自己的表达习惯,适当调整叙事的顺序,从而充分发挥原材料的功能。当然,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则不建议采用这种方式,以防改成“四不像”,便会得不偿失。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这些方法,有时可以使用其中一种,但更多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