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寓言二则》一、文学常识《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一部笔记小说。二、重点字词【重点词语】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们文义:诗文俄而:不久骤:急速欣然:高兴的样子拟:比拟未若:比不上期:约定去:离开。乃:才尊君:对别人父亲尊称不:通“否”君:您委:舍弃家君:自己的父亲引:拉顾:回头看三、内容要点【文意概括】《咏雪》通过写咏雪,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明智慧,才华出众。在最后的公大笑乐,表示谢太傅欣赏谢道韫的才华而最后还特别介绍谢道韫证明他欣赏谢道韫的才华启示:这说明天才也要有好的成长环境。《陈太丘与友期行》记述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说明了“礼”和“信”的重要性,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重点问题】1、《咏雪》中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作者并没有直接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更赞赏道韫的才气。2、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从本文中你在做人方面得到什么启发?陈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的孩子。没有失礼:元方抓住了客人失信、无礼在先,批评对方“无信”“无礼”,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佩对于年仅七岁的孩子我们不能求全责备。启发:做人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七上—《寓言二则》一、文学常识《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作者韩非子,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该书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刘安等人编著。二、重点字词【重点词语】智:以……为聪明雨:下雨筑:修补亦云:也这样说亡:丢失/逃跑吊:慰问何遽:为什么,怎么就。居:过,经过将:带领髀:大腿大:大规模引:拉十九:十分之九以:凭借跛:瘸腿故:缘故保:保全三、内容要点【文意概括】“智子疑邻”大意是大雨淋墙,儿子说要小心防盗,邻人也跑出来如此说。当晚果然失窃,那么主人家看来,儿子是机警的,邻人是值得怀疑的。通常拿来做交浅不能言深的世故教训。“塞翁失马”边塞一老人丢失一匹马;后此马归来,并带回一匹骏马。【重点问题】1、《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2、《塞翁失马》的寓意是什么?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人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四、阅读题典【题源】2012-201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南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题文】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小题。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小题1】本文选自南朝时期____________编写的《_________》。(2分)【小题2】与下面例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元方入门不顾A.欢迎光顾B.顾此失彼C.瞻前顾后D.奋不顾身【小题3】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1)去后乃至乃:_______(2)下车引之引:_______【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小题5】文中的“尊君”与“家君”在使用上有何不同?(2分)五、牛刀小试【题源】2014中考山东菏泽卷【题文】阅读下文,完成6-8题(8分)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交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整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更庆,始知为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