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夯实基础·轻松达标1.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处用虚线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事物的性质总在不断地发生明显的变化B.紧靠虚线两侧的元素都是两性金属元素C.可在虚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如Ge、Si等)D.可在虚线的右上方寻找耐高温材料答案C解析同族元素的性质是相似的,同周期元素的性质是递变的,A项错误;紧靠虚线两侧的元素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但没有两性金属元素这一说法,B项错误;耐高温材料应该在过渡元素中寻找,D项错误。2.关于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发现的所有元素占据了周期表里的全部位置,不可能再有新的元素被发现B.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周期性变化C.俄国化学家道尔顿为元素周期表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D.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答案B解析元素周期律是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发生周期性变化的规律,B项正确;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为元素周期表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有些元素还有待于发现,有些新元素已经被发现,因此不能说不可能再有新元素被发现;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由于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属递变性变化而不是周期性变化。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B.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答案B解析第三周期的Al元素,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A错误;H+最外层无电子,Li+最外层有2个电子,因此并非所有的短周期元素原子形成离子后,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C错;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有相似性,但并不完全相同,D错。4.已知铍(Be)的原子序数为4。下列对铍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铍的原子半径小于硼的原子半径B.氯化铍难溶于水C.氢氧化铍的碱性比氢氧化钙的弱D.单质铍与冷水反应迅速产生氢气答案C解析铍在硼的左边,因此原子半径比硼大,A项错误;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BeCl2易溶于水,B项错误;铍在钙的上方,金属性弱,氢氧化铍的碱性比氢氧化钙的弱,C项正确;单质铍的金属性比镁弱,镁与冷水反应缓慢,铍一定不能与冷水迅速反应,D项错误。5.镓是1871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编制元素周期表时曾预言的“类铝”元素。镓的原子序数为31,属ⅢA族。镓的熔点为29.78℃,沸点高达2403℃。镓有过冷现象(即冷至熔点下不凝固),它可过冷到-120℃。由此判断下列有关镓的性质及其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镓是制造高温温度计的上佳材料B.镓能溶于强酸和强碱中C.镓与锌、锡、铟等金属制成的合金,可用在自动救火的水龙头中D.近年来镓成为电子工业的新宠,其主要用途是制造半导体材料,被誉为“半导体家族的新成员”,这是利用了镓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性质答案D解析镓的熔点为29.78℃,沸点高达2403℃;镓有过冷现象(即冷至熔点下不凝固),它可过冷到-120℃,因此A、C两项正确。铝能溶于强酸和强碱中,铝是电的良导体而不是半导体,镓是“类铝”元素,所以镓能溶于强酸和强碱中,镓是电的良导体而不是半导体,即B正确,D不正确。6.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右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W>Z>Y>X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W比Z弱C.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较Z的弱D.四种元素的单质中,Z的熔、沸点最高答案D解析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则Y为O,故X为N,Z为S,W为Cl,A项错误;HClO4酸性比H2SO4酸性强,B项错误;H2O比H2S稳定,故C项错误;S为固体,其他为气体,故D项正确。7.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序号分别代表某一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族周期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02⑦⑧⑩3①③⑤⑥⑨4②④(1)①~⑩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写元素符号,下同),最不活泼的元素是。(2)①⑧的简单离子,其半径更大的是(写离子符号)。(3)⑧⑨的气态氢化物,更稳定的是(填化学式)。(4)元素的非金属性:⑥⑦(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