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6我们的中华文化【基础达标测试】(总分100分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作品,文学界称《浮生六记》为“小红楼梦”。其中《海国记》中的文字记载了黑水沟为中国(清廷)与琉球国的分界线,钓鱼台(岛)明显在中国领域内的事实。可见()A.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B.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D.史书典籍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凝聚力【答案】B考点:文字的重要性2.一千多年前,犹太人被逐离中东后,有的到了欧洲,有的到了中国。一千年后,犹太人在欧洲仍是犹太人,处处受人歧视,最终仍摆脱不了被驱逐的命运,而一千多年以前定居于中国的犹太人却早与当地的中国人融合在了一起。材料说明()A.犹太文化具有独立性B.欧洲文化具有排他性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D.世界文化具有差异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一千多年以前定居于中国的犹太人却早与当地的中国人融合在了一起,说明我国坚持求同存异,能够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具有包容性,C说法正确;ABD与题意不符。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3.酒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酒和诗的渊源,酒和字的融合,酒和亲情的交汇,酒和政治的关联等等,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洋溢着酒文化迷人的魅力。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华文化具有()A.多样化的特点B.实用性的特点C.时代性的特点D.博大精深的特点【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4.钱伟长说:“天下没有别的国家的文字3000多年以后还能看得懂,汉字可以。”这说明()A.汉字是最古老的文字B.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D.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天下没有别的国家的文字3000多年以后还能看得懂,汉字可以。”透过汉字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感受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源远流长。C说法正确;ABD与题意不符。考点:本题考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5.有位教授曾用过三首诗词来形容三大江的文化特色。黄河文化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长江文化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珠江文化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上述材料表明()A.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B.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C.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D.文化与政治、经济是相互交融的【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6.20个省区的433项少数民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北京举行展示,设有“剪刻绘画”“文学史诗”“纸张印刷”“制茶工艺”“民族器乐”等多个展区。这一活动()A.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B.增强了中华文化的时代性特征C.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D.加快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趋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选项B、C与材料无关,故排除;选项D说法错误,因为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但不是趋同,故排除。材料中少数民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北京举行展示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故选项A正确;故本答案选A。考点:中华文化的特征7.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自然条件、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两岸因为地域的不同,所以在文化上有所差异,两岸对同一现象的不同认识,充分体现了文化的地域性,答案为C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8.随着《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电视节目的热播,汉字的书写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汉字书写之所以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是基于汉字()①是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