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6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四章第四讲氮及其重要化合物课后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为了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NH,下列试纸和试剂一定用不到的是()①蒸馏水②NaOH溶液③红色石蕊试纸④蓝色石蕊试纸⑤稀硫酸A.①⑤B.④⑤C.①③D.①④⑤解析:选B。NH的检验:在含有NH的溶液中加入强碱(OH-)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蓝,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NH,所以一定不会用到的是④蓝色石蕊试纸和⑤稀硫酸。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体,铜粉仍不溶解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C.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Cu2++2NO↑+4H2OD.HNO3―→NO―→NO2各步变化均能通过一步实现解析:选A。A项中加入Cu(NO3)2固体后,Cu和H+、NO发生反应:3Cu+8H++2NO===3Cu2++2NO↑+4H2O,故该项不正确。3.下列有关硝酸化学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浓、稀硝酸都能使蓝色石蕊试纸最终变为红色B.硝酸能与Na2CO3反应,但不生成CO2C.硝酸可与Na2S反应制得H2S气体D.浓硝酸因分解放出的NO2又溶解于硝酸而呈黄色解析:选D。硝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强酸,并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浓硝酸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故选项A错;硝酸是一种氧化性酸,可氧化许多还原性物质,因此硝酸与Na2S反应不能生成H2S,与Na2CO3反应能生成CO2,所以选项B、C错;选项D正确。4.下列实验现象对应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现象结论A①中导管口冒气泡,手松开无现象气密性良好B②中溶液紫红色褪去SO2具有漂白性C③中关闭活塞K,烧瓶内气体颜色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深NO2生成N2O4为吸热反应D④中烧瓶中形成喷泉NH3易溶于H2O解析:选D。气密性良好时手松开后导管末端应该有一段水柱,A项错误;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体现了还原性,B项错误;气体颜色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深,说明温度升高,平衡2NO2N2O4逆向移动,则逆反应为吸热反应,而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项错误。5.(2015·江西南昌一模)某稀溶液中含4molKNO3和2.5molH2SO4,向其中加入1.5mol铁,充分反应后产生的NO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A.36LB.28LC.22.4LD.11.2L解析:选B。题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NO+4H+===NO↑+Fe3++2H2O、2Fe3++Fe===3Fe2+,由此可知NO过量,以H+的物质的量为基准进行计算,可得NO的物质的量为1.25mol,即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8L。6.(2015·湖北武汉调研)一定质量的铁和足量的稀硝酸或浓硝酸完全反应,在相同条件下,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①硝酸浓度越大,消耗的硝酸越少②生成的Fe(NO3)3的物质的量相同③硝酸浓度越大,产生的气体越少④收集到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同A.只有②B.②④C.③④D.①②③解析:选B。依据Fe+4HNO3(稀)===Fe(NO3)3+NO↑+2H2O及Fe+6HNO3(浓)===Fe(NO3)3+3NO2↑+3H2O可知,硝酸浓度越大,消耗的硝酸越多,①错;根据铁元素守恒,最后生成的Fe(NO3)3的物质的量相同,②正确;③硝酸浓度越大,产生的气体越多,③错;因3NO2+H2O===2HNO3+NO,故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均为NO,且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同,④正确。7.已知HNO2在低温下较稳定,酸性比醋酸略强,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其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与溶液pH的关系如下表。pH范围>7<7产物NONO、N2O、N2中的一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碱性条件下,NaNO2与NaCl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O+ClO-===NO+Cl-B.向冷的NaNO2溶液中通入CO2可得到HNO2C.向冷的NaNO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可得到HNO2D.向冷的NaNO2溶液中加入滴有淀粉的氢碘酸,溶液变蓝色解析:选B。由表中数据知,碱性条件下,HNO2可被氧化为NO,而ClO-有强氧化性,A对;HNO2的酸性比碳酸强但比硫酸弱,故CO2不能与亚硝酸盐作用而硫酸能与亚硝酸盐作用产生HNO2,B错、C对;酸性条件下,NaNO2有氧化性,而I-具有强还原性,NO能将I-氧化成I2,D对。8.如图所示,向一定量的铁粉中加入一定体积12mol·L-1的硝酸并加热,待反应结束时,下列微粒在体系中一定大量存在的是()①NO②Fe3+③H+④NO⑤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