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2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说明:1、学科:初中数学2、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第七章7.1.2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课时。3、“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学习函数及其图象、曲线和方程的基础,是沟通数与形的桥梁。这节课是在学习了数轴与有关几何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函数图像教学的第一节课,万事开头难,学生在学好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探究出特殊点的坐标特征,为以后学习函数图像打下基础。本节内容需2课时,本设计为第一课时,只是对点的坐标特征进行初步探究,而对于特殊点的坐标特征的深入研究是下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相关概念;2、探索象限内点的特征与坐标轴上点的特征。(二)【技能目标】1、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各个组成部分;2、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能够根据坐标指出点的位置,并且已知点的位置写出它对应的坐标;3、在给定的条件下,能够根据象限内点的特征与坐标轴上点的特征,结合特殊点,利用方程、等已有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4、初步培养学生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能力。(三)【情感目标】1、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之用;2、培养学生严谨朴实的科学态度和勤奋自强的探索精神,以及2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学之实。3、让学生得到尝试、成功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之美。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能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求出坐标,由坐标描出点。2、教学难点:探索象限内点的特征与坐标轴上点的特征,以及它们特征的简单运用。四、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1、教学资源:根据教学需要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教室“点兵”,过关斩将小测试),方便教学。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老师:已知直线上有三个点,怎样确定这三个点的位置呢?学生:我们可以通过画数轴建立数轴后,三个点的位置就确定了。老师:思考:刚才的三个点是在同一直线,如图这些点在同一个平面却不都在同一线上呢,怎确定它们的们位置?类似于利用数轴确定直线上点的位置,能不能找到一种办法来确定平面内的点的位置呢?ABCD3我们可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来确定它们的位置。什么是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呢?(二)、探索新知1、检查自学结果,明确概念(让学生口述)(1)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2)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为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个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2、点的坐标问题1: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确定同一平面内的点的位置(1)如图,由点A分别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足M在x轴上的坐标是3,垂足N在y轴上的坐标是4,我们说A点的横坐标是3,纵坐标是4,有序数对(3,4)就叫做点A的坐标,记作A(3,4)。(自主完成)类似地,请你根据课本P66图6.1-4,写出点B、C、D的坐标.B(-3,4)、C(0,2)、D(-3,0).A34MN·(3,4)-4-3B·C·D·xy012345-1-2-3-4-5-5-4-3-2-16543214强调注意:写点的坐标时,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做一做:练习:课本P68练习1(2)创设情境把教室看作一平面,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请作为原点的同学站立着,并用左右手按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指示出横轴以及纵轴的正方向,让每位学生找到自己对应的位置,并用小测试写下属于自己的坐标。个别“点兵”,让学生根据不同的位置,描述出相应的坐标。3、点的位置问题2:例(课本P6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5A(4,5),B(-2,3),C(-4,-1),D(2.5,-2),E(0,-4).以A点为例进行讲解。可以先在X轴上找到4,再在Y轴上找到5,分别做过这两个坐标做垂线,两条垂线的交点就是点A。(自主完成)类似地,请在课本P67完成例题,描出点B、C、D、E。做一做:练习:课本P68练习24、探索象限内点的特征与坐标轴上点的特征建立了平面直角坐系以后,坐标平面就被两条坐标轴分成Ⅰ、Ⅱ、Ⅲ、Ⅳ四个部分,分别叫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1)观察课本P68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