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与调研报告汇编(3篇)目录1.创新新形势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经验做法22.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关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路径的思考与探索63.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调研报告11创新新形势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经验做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流动党员的数量越来越多,流动范围越来越大。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使其“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对于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为破解xx籍在京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难题,20xx年x月,xx市驻x机构党委经批准成立。经过多年实践,xx市驻x机构党委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措施,为新形势下加强流动党员党组织建设积累了有益经验。创新工作方法,提升管理能力。一是加强思想教育。驻京机构党委采取“互联网+党建”学习模式,充分运用网上学习平台,切实加强理论学习,关注家乡党建动态,教育引导流动党员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二是加强跟踪联系。对流动党员联系方式、工作单位、住址等信息进行摸排核实,掌握其数量、流向和分布情况,建立完善流动党员工作台账,将在京流动党员纳入有效管理,确保不失联、不脱管。三是加强乡情互动。建立党支部联系流动党员工作机制,要求每个党支部固定联系多名流动党员,加强乡谊感情联系,帮助解决流动党员实际困难,凝聚流动党员,强化组织认同。四是加强网上党建。开展“线上微支部”,通过微信平台等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会。加强制度建设,严明组织纪律。一是建立流动党员谈话制度。党支部书记坚持做到“六个必谈”,通过谈话帮助流动党员打牢思想政治基础,夯实思想防线。二是建立评比制度。积极组织驻京党员参与国管局举办的各类评比活动、自主组织各类评比活动,将流动党员纳入党委创先争优评比,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三是建立思想汇报制度。要求流动党员定期汇报思想情况、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思想、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坚持分类指导,总结推广典型。一是坚持分类施策。针对不同类型支部的特殊情况,引导和鼓励党支部分层分类、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和非公领域的流动党支部采取不同管理机制,结合实际开展工作创新。二是注重发掘工作典型。发现、发掘党支部(党委)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经验和工作典型,努力形成示范效应,不断将先进经验在基层党组织中广泛推广。虽然xx市驻京机构党委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流动党员人数多、流动性大、行业分布散,仍存在少数党支部未能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个别流动党员处于“失管”状态、流动党员参加线下党建活动难度大等问题。新形势下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建议。做好新形势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必须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严格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式,强化基础建设,全面提升教育管理服务水平。理顺管理机制,加强组织联动。发挥驻京机构党委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全面统筹、协调指导、督促检查的作用,统一安排在京流动党员党组织的年度工作任务、组织建设、党员教育、服务和发展党员等工作,指导区(县)在京流动党员党组织开展工作,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和xx市委工作要求的落实。坚持条块结合,加强党员流出地、流入地组织联动,建立党员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线上对接平台,探索流动党员基层党组织与当地党委组织部门定期联系机制,统筹组织联络协调工作,发挥好各方党组织管理职责。加强组织建设,严格执行纪律。全面提升流动党员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明确党支部组织设置、功能定位、工作职责、党员管理等各方面标准,建立组织保障、活动阵地、服务载体、运行机制等制度体系。配优配强流动党员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党务干部培训,按照因势利导、分类指导、有序推进的原则,灵活选用单独建、联合建、依托建等方式,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扩大党组织覆盖面。严格执行组织生活纪律,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