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标确立向度策略适切——对《谈礼貌》一文的粗浅解读陈杰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仁:大家中午好!我是来自句容市袁巷中心小学的陈杰。由我为各位领导、专家、同仁对高年级组的《谈礼貌》一课做简要的文本解读。Ppt出示《基于课标确立向度策略适切——对〈谈礼貌〉一文的粗浅解读》。一、文本浅析(ppt2一、文本浅析)1.文本解读(ppt31.文本内容解读,并出现电子教材封面)《谈礼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中出现的一篇说理性文章。纵览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我们不难发现,在十二册语文教材中,典型意义上的说明性文章共有5篇,分别是四上的《说勤奋》、五上《滴水穿石的启示》、五下《谈礼貌》、六上《学与问》、六下《学会合作》,五篇说理文的文本结构,可谓一脉相承,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结尾得出结论,呼应开头。但为了更好地进行论证中心论点,从从五下的《谈礼貌》开始,到六上的《学与问》及六下的《学会合作》都出现了分论点。这里不再赘述。(ppt3呈现三课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但分论点的呈现方式是不一样的,我将其归纳为并列式和递进式(也叫层进式)。我们看《谈礼貌》一文中的这两个分论点一个是围绕“礼貌待人”来论述的,一个是围绕“使用礼貌语言”展开的。我们能清楚地发现是两架马车并驾齐驱的并列式。而从《学与问》、《学会合作》的分论点中的“还要”和“不仅”“还”这组关联词可以这两篇六年级的课文采用的是一种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剥笋式的递进式。(ppt4呈现三课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用红色字体标注关键词,分步出示)因此,从文本结构以及教材所处学段位置来看,《谈礼貌》一文具有承接性,既有继承又有发扬,体现了教材编排的由浅显到深入的层次性。同时更好地体现了说理性文章论证过程的多样性、丰富性。其次,从论据的角度看,五篇说明性文章异曲同工,每篇文章都安排了两个或三个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故事或名人事例。2.行为向度。(出示ppt52.行为向度)根据课标以及年段学生学情特征,《谈礼貌》一文的教学价值,即师生行为向度有二:一是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渗透本文所传递的核心价值观——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使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二是进一步感受说理文的文本结构,鲜明地指向于体悟如何围绕观点,适切地选择典型性代表性的事例,并尝试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运用,从而使得情感价值与语用价值合一。二、确立教学目标(出示ppt5教学目标及具体内容)基于以上的认识和思考,我们将全文的教学目标定位为第一课时: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古训、谚语的意思。2.明确文本结构,把握作者的观点以及典型事例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1.研读事例,在求同比异中体悟说理文中如何选取典型性事例,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美好。2.感悟文中事例的写法,仿写生活中礼貌待人的事例。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是探讨怎么教的问题,及在课程标准的框架内找寻适切的教学策略以达成既定的目标。接下来谈一谈我们的以第二课时为例,简述一下环节设计及意图。三、主要环节设计及意图。本节课设计共有四大板块:第一版块,复习巩固,明确文本“写什么”;第二版块,研读事例,解决文本“怎么写”;第三版块,总结全文,体会作者“为什么写”;第四版块,联系生活,语用迁移。第二板块,研读事例,感知写法(ppt6研读事例,感知写法)1.研读故事。主要策略是通过同文之中的三个事例的比较,学生自主发现三个事例的描述如何与中心观点相匹配的,对人物的描写是如何聚焦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在学生与文本对话之间渗透“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意义。2比较选材的异同。主要通过同文互比,引入旧知对比等策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选材的代表性:选取生活小事来体现礼貌无处不在;虽然人物的时代、身份、性别、年龄各使用礼貌语言,才能使得作者的观点具有说服力。同时引领学生感悟“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实际是人的素质、修养的表象,言为心声,一个具备了对人尊重、诚实、宽容的品质的人,一言一行都能做到礼貌待人。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