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调查研究摘要:儿童孤独症((autism)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194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大学的心理医生雷奥·凯纳(LeoKeer)首次将孤独症作为一种诊断分类提出。他报告了11个患有此症的儿童,其共同表现为:从婴儿期开始很少与人交往,极端孤僻,语言发展迟滞,缺乏交际语言,重复简单活动,要求环境中的刺激保持原样,行为刻板,缺乏想象。Kaer将这类患儿命名为婴儿孤独症(infantileautism)。我国开始对儿童孤独症的研究,特别是对弱视群体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对孤独症儿童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及重视。而在家长们中,有些家长对孩子是孤独症的问题并没有正确的看待,也不知道如何去治疗矫正孤独症幼儿,另一方面,如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个别教育,这对教师提出严峻的挑战。关键词:孤独孤独症霍普金霍普儿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孤独症儿童在生活中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他们与普通人有非常大的差异,当沟通问题出现以后,继而产生了情绪障碍。如果我们以强制的方法,只会令他们焦虑、抵触,表现出行为问题,同时用自伤、发脾气等方法来以示抗议。也许因为缺乏自信,所以他们总是喜欢重复同样的事情。关键词:孤独孤独症霍普金霍普儿童二、研究目标作为一线幼儿教师,了解儿童孤独症的特征,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积极的教育和训练,使孤独症儿童在语言方面的障碍及交流、交往方面的障碍得到较大的改善,对我们更好地研究儿童的认识和情感活动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也为我们了解认识儿童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可探索的途径。三、研究的内容、方法1.文献资料查阅法。用文献资料查阅法掌握整理有关儿童孤独症的理论和实践资料。2.观察法。观察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具体表现。3.访谈法。通过访谈,和家长、教师交流,如实的记录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情况以及家庭学校对幼儿的矫正教育情况。四、研究的时间、对象研究时间:2个月研究对象:小班的一名特殊幼儿五、研究实施阶段(一)搜集资料,建立档案1.个人情况姓名:周震宇,性别:男,班级:中一2.表现情况。周XX小朋友表现情况:交往我去中一班的那天,老师和我说了几个个别的孩子,其中一个就是名叫周震宇小朋友的情况我格外的印象深刻。我在无时无刻的注意着周震宇小朋友,小朋友和他说话他都不理睬,低着头盯着自己的手在看。语言早上我点名的时候点到周震宇的时候他也不说“到”,要是小朋友提醒他的时候他会小声的说句“到”。情绪长时间发呆,经常性莫名其妙地咬牙切齿,和其他小朋友几乎没有沟通。习惯睡觉时只盖从小到大盖的一床被子,睡觉从来不脱衣服睡觉。老师有时叫他去上厕所也要到座位上去叫他,他听到后慢慢的去厕所。(二)分析原因,确立目标周XX小朋友存在着以上的表现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认识理解障碍。周XX小朋友,理解别人的语言十分困难。当大人向对他提出要求时,他只会做简单的回应,却很少能做出正确的应答。他无法用常人的语言同我们进行沟通当他想表达自己的需求或情感时,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当别人不理解他所说的话时,他便会歇斯底里地尖叫、发脾气,以此束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同时也希望能引起别人的注意。2.交往障碍。周XX小朋友同许多孤独症儿童一样,缺乏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因为他没有掌握与人交往的技能,当他和别人接触时,时常会感到束手无策,久而久之便失去了与人交往的意愿。也许只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才不会感到紧张和压抑。3.语言沟通障碍。周XX由于言语障碍不能象正常人那样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只能通过触觉嗅觉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及真实感受,他用手指戳人、用鼻子闻衣物都是想亲近别人的表现。4.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孤独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儿童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