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美丽的山谷教材内容:1、学唱《我们来到美丽的山谷》、《森林中的回声》2、欣赏《回声》、《羊肠小道》、《百鸟朝凤》、《高山流水》。3、音乐沙龙模拟自然界的声音及认识各种民族乐器。教学课时:第2课时教学形式: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教学内容:1、复习并演唱《我们来到美丽的山谷》、《森林中的回声》。2、欣赏《百鸟朝凤》、《羊肠小道》。3、认识各种民族乐器极其分类。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乐意用歌声表达愉快心情及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2、通过视屏片段的欣赏和介绍,认识《百鸟朝凤》、《羊肠小道》的地区差异和艺术表现,并对乐曲做出初步评价。3、通过视屏能从外型上辨别我国各种民族乐器及其分类。教学重点、难点:1、欣赏、讨论、评价乐曲《百鸟朝凤》、《羊肠小道》。教学方法:模拟、聆听、对比、欣赏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歌曲《我们走进美丽的山谷》(1)、跟钢琴齐唱(教师逐句纠正学生演唱时的节奏)。(2)、复习力度记号及乐句乐段(教师提醒学生演唱时注意A+B段强弱对比)。(3)、用和谐统一的声音跟伴奏完整唱。2、复习歌曲《森林中的回声》(1)、跟琴齐唱(教师强调强弱对比)。(2)、分组表演唱(分少先队员和回声两个角色演唱,比一比哪组唱得更好,学会互相评价)。设计意图:以巩固音乐理论知识,感受音乐,体验情感为主,在分角色演唱时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音乐力度变化带来的乐趣。(二)、新课教学:1、初步欣赏两首乐曲片段:教师提出要求:乐曲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由哪些乐器演奏的;模仿了怎样的景象。学生讨论并称述:(略)教师归纳:《百鸟朝凤》中国乐曲,运用了中国的唢呐为主要演奏乐器,惟妙惟肖模拟了森林中的各中各样的鸟的鸣叫声。《羊肠小道》美国乐曲,运用了西洋乐器小提琴为主要演奏乐器,模拟了在羊肠小道里行走的驴的鸣叫声和驴蹄声。设计意图:初步感受音乐,通过讨论归纳初步感受音乐的主题,为更好的听辨曲目打下基础。2、再次欣赏、讨论、交流(1)、完整听赏《羊肠小道》教师提出要求:a.你还能听出哪些乐器?这些乐器是怎样模仿驴鸣和驴蹄声的?(小提琴、大提琴、双簧管、单簧管、大釵等乐器,用弦乐模仿驴鸣声吹管乐模仿驴蹄声)b.乐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乐曲具有浓郁的美国乡村风格,比较欢快、风趣)c.感受具有爵士风味,较为诙谐的旋律风格。(2)、完整欣赏《百鸟朝凤》教师提出要求:a.唢呐的音色和表现力如何?是怎样模拟百鸟鸣叫的?除了唢呐还有什么乐器?(音色明亮、表现力丰富,用了滑音和颤音技巧模拟了鸟叫。除了唢呐还有笙)b.乐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热情欢快、生气勃勃)c.乐曲中的主旋律是哪个地区的风格?(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区的民间乐曲)(3)、学生互相讨论,对乐曲做出评价,也可以提出疑问:(略)(4)、教师归纳:(略)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感受音乐,让学生在对比聆听时体验情感,更深刻的投入乐曲情境中,与乐曲产生通感。启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3、音乐沙龙:认识辨别民族乐器(1)、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辨认并讲解乐器音色及演奏技巧锣(打击乐器)、二胡(拉弦乐器)、琵琶、古筝、古琴(弹拨乐器)、笛子(吹管乐器)(2)、欣赏两个乐曲片段二胡独奏《空山鸟语》(通过揉弦、大滑音、泛音模拟鸟叫)古琴独奏《高山流水》(通过弹、拍、揉、颤模拟了雄伟的高山和奔流不息的流水声)(3)、播放五段视屏画面第一段分别介绍吹管乐组,展示吹管乐合奏曲目《将军令》片段第二段分别介绍弹拨乐组,展示弹拨乐合奏曲目《手挽手》片段第三段分别介绍拉弦乐组,展示拉弦乐合奏曲目《瑶族舞曲》片段第四段分别介绍打击乐组,展示打击乐合奏曲目《闹花灯》片段第五段展示名族乐器合奏曲目《瑶族舞曲》片段设计意图:通过视屏欣赏让学生不仅从视觉上认识各种民族乐器还能从听觉上感受各种民族乐器的音色,从而更深刻的认识了民族乐器,感受到民族乐器的魅力,提升了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兴趣和热爱。4、小结及作业布置:小结:这一节课通过演唱、模仿、感受了自然界各式各样富有情趣的声音,以及欣赏、探讨了各式各样的民族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