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爱有千万种,父母对孩子的爱最无私,最伟大。但是,很多的爱却似乎都没有得到孩子的回应。为什么呢?因为很多父母对孩子表达爱的时候,只考量了自己的付出,而没有考虑到孩子是否接受。我们先来看看,孩子,是怎样的一个生命,他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爱。1、孩子的身体是稚嫩的,需要照顾和保护;2、孩子的知识是空白的,需要学习锻炼;3、孩子的性格是天真的,需要历练,逐步地成熟。这是很多家长都会注意到,并着力为之付出的。但是,我在这里想强调一点,对于一个生命,最宝贵的是享有自己的尊严和自由。即使当这个生命还只是个孩子,也同样如此。如果,父母因爱之名,剥夺了孩子最宝贵的东西,那孩子当然感受不到爱意。也就是说,孩子需要父母给他尊严和自由,远远大于父母给他的身体上的照顾,物质上的提供,品格上的培养。当孩子有了自己的尊严,才懂得生命的重要;当孩子有了自己的自由,才懂得怎样热爱生活。失去了尊严和自由,孩子永远不会满足,也永远不会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浓浓的爱。被感受到的爱,究竟有多重要呢?举个极端的例子,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就会有安全感,就不会轻易地舍弃自己的生命。每次,看到那些轻生的孩子,我都会想,他要多么的绝望,才会有如此的选择——所谓的挨了老师的批评,害怕考试成绩不好,没有完成作业,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如果有了家庭的温暖,父母的信任,这不都是根本不值一提的小问题吗?当出现悲剧的时候,比反思教育制度更为重要的,是反思家庭关系、儿童心理,这些,才是最为根本的源头所在。缺爱的孩子,心理就会变得脆弱,就会容易受到伤害。我知道,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时,经常特别难受,感到特别委屈。觉得自己明明自己为孩子付出了很多,非常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但孩子却根本不理解,也体会不到。很多孩子不仅不对父母的爱,表示感激,和父母一点也不亲近,甚至表示自己不喜欢父母,乃至恨自己的父母。这真的伤透了很多父母的心。“我为了孩子,砸锅卖铁,断骨抽髓,用命去换都可以,怎么孩子就那么不知足、不感激,不争气、不懂事呢”。于是,很多的家长觉得是孩子叛逆期的表现,或者,是那些游戏、电脑害了孩子。那么,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我并不这么认为。很多父母认为自己很爱孩子,都是基于自己的付出,基于自己的感觉,基于自己的方法,丝毫没有考虑孩子是否接受。我想说,这样的爱,不是真的爱孩子,而是为了满足自己付出的心理,是一种自私、不用心和推卸责任的行为。其潜台词,就是我已经付出了我所能付出的所有,我对得起我的孩子。如果孩子感受不到,那也和我没什么关系,是他自己不好,我做到了我应该做的,我问心无愧。但是,养孩子不是简单的、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复杂的、双方面的互动。譬如,一个人去了餐厅,想吃辣的,厨师偏偏给他吃酸的,想吃面条,偏偏给米饭,你说,这厨师合格吗,顾客会满意吗,餐厅能做下去吗?有人说了,养孩子不是做开餐厅,我是孩子的父母,我把我认为最好的提供给孩子,难道这不是爱孩子吗?还真不是,如果你付出的爱,孩子根本感受不到,那就是白白浪费了金钱、精力和感情。很多父母都把付出集中在了他们认为孩子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即身体、知识和性格上。为此,不惜给孩子买最贵的奶粉、衣服、玩具;不惜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拜最好的名师,买学位房交赞助费;不惜带孩子参加国际夏令营,去国外看博物馆参观名校……但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尊重孩子的意见,没有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这种心情,我想每一位父母都能体会,也都会理解。我自己也是一样,唯恐委屈了孩子,慢待了孩子。但是,随着和孩子的相处,自己的学习体验,以及思考,我逐步放弃了以上的行为。我曾经在国外给丸子买了很多漂亮的裙子,当然希望把她打扮成漂漂亮亮的小公主。但是,很多时候,孩子因为游戏、运动,甚至是害羞的原因,不想穿裙子,更不想穿漂亮的裙子。刚开始,我也很懊恼,一方面觉得白费了心思,一方面也可惜浪费的金钱。要知道,我小时候,有一个新裙子,简直是每个女孩子的梦想。但是,当我放松了心态,和孩子聊天,知道她真实的想法之后,我觉得,她说的也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