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后果。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联系的眼光与科学发展观分析和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我国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以GDP的增长作为衡量工作成就的惟一指标,忽视社会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收入差距等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应当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实际工作:认识到事物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的,只强调GDP的增长,忽视其他方面,会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不能继续重复旧的发展模式,必须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代高中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结合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讲述这些理论,可以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们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文化,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出一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因措施、新型工业化,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难点)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协调发展五、教学方法1、调查与讲授相结合的方法2、讨论法3、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引言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总体目标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来探讨未来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问题,首先看看P103图,让某同学讲一讲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另设问:如果一个地区去年增长的GDP是100亿元,而消耗的环境、资源等成本增加了95亿元,这里的经济形势该如何判断?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简单地讲,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人类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仅依赖GDP的增长,还依赖自然资源环境和谐统一度的提高。绿色GDP不仅能反映经济增长水平,而且能够体现经济增长与自然保护和谐统一的程度,可以很好地表达和反映可持续发展观的思想和要求。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探究活动一(P103)、教师归纳总结指导:分析提示:①GDP增长了,社会财富没有相应增加,因为GDP的增长是以汽车高速行驶造成的大小损失带来的,GDP的增长甚至与汽车事故造成的损失相抵消。②无益。因为片面的经济增长,没有实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学生阅读课本: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GDP的增加,甚至把GDP作为衡量建设成就和成绩大小的惟一指标,而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是片面的。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怎么办呢?(学生思考回答)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1、树立科学发展观什么是科学的发展观?(1)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的含义: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3)全面发展的含义: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