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课文复习要点——七(下)第三单元一、课文题典第11课邓稼先【重点字词】1.给汉字注音。彷páng徨huáng鲜xiǎn为人知选聘pìn挚zhì友点拨:注意“彷徨”不要误读为“fánghuáng;”“鲜”是多音字,这里是“少”的意思,应读xiǎn。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zǎi)宰割(chóu)筹划鞠躬尽(cuì)瘁3.解释下列词语。(1)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2)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3)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重点句段】他(邓稼先)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点拨:这几句话高度概括了邓稼先的高贵品格。【重点常识】1.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迫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人名),他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重点问题】1、文章开头列举中国一百年前的历史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今天”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成就,从而把邓稼先的贡献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中国之所以不再任人宰割是因为我们有了强大的国力,而由邓稼先领导的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无疑是这之中最闪亮的一笔,突出了邓稼先的贡献之大。2、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的: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3、“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重点字词】1.给汉字注音。锲qiè而不舍shě兀wù兀穷年潜qián心贯注迥jiǒng乎不同群蚁排衙yá2.解释下列词语。(1)锲而不舍:雕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2)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3)群蚁排衙: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4)迥乎不同:很不一样。【重点句段】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2.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重点常识】1.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称谓),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作者是现代著名诗人(称谓)臧克家。【重点问题】人物形象:闻一多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也是一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言行一致的革命斗士,作者的评价为“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重点字词】1.给汉字注音。门槛kǎn重荷hè深邃suì磐pán石下颏kē2.解释下列词语。(1)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2)踌躇:犹豫。【重点句段】背记知识清单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重点常识】1.贝多芬,德国作曲家,代表作有《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2.《音乐巨人贝多芬》的作者是当代作家何为,原名何振业。【重点问题】本文主旨:文章表现了贝多芬生命不息,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第14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重点字词】1.给汉字注音。白皙xī钦qīn佩捋lǚ胡须脚踝huái荒谬miù义愤填膺yīng点拨:“捋”是多音字。2.解释下列词语。(1)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